101.金城汤池6
李纨自黛玉拿捏了管家权后,便一心管着园子里的农事。但黛玉心知大奶奶是个不堪重用的人,终归是那种遇事易退、习惯袖手的“菩萨心肠”,若真遇上个不肯让步的庄头、亦或几场水旱灾荒,只怕她会是下一个王夫人,虔心念佛,不问世事。
是以,从一开始,黛玉便未打算将十几处庄子一并交给她。
可这话若说得太明,却难免叫大奶奶脸上不好看。毕竟这会子,李纨与平儿两人正因贾府收回庄子而欢喜,黛玉一来就把差事递给凤姐身边通房切室出身的平儿,旁人也许不会多言,李纨心里总是要不是滋味的。
黛玉看着书房中二人笑语晏晏,心下实有些头疼。
黛玉明明心中属意的是平儿嫂子,她偏偏就要先询问珠大奶奶庄子管理之事。
先把她请上高位,再顺势请下。
她知平儿必不会抢功,反会顺水推舟将大奶奶推上前来。
一是平儿嫂子不像大奶奶,她一无一儿半女,二无亲无靠,留身贾府。这样的人,便如同黛玉只指望着贾府越来越好,自己才能过得好一些。
二是黛玉管家之事,就是平儿嫂子跟老爷推举的。
正如黛玉所料,李纨此时犹疑了,毕竟她并非那种受几句恭维便飘飘然之人,反而更是谨慎持重。
李纨知道,园子是园子,庄子是庄子。这可不是三亩薄田、两口菜窖,而是牵连府中上百口人衣食的命脉。
她开口便欲推辞,却听黛玉笑着劝道:“大奶奶自是我们三人中最得人心、也最有经验的。这也不过是一时之需。前儿倪二他们护粮回府时,还带了卫公子的信,说寻宝玉一事已有些眉目。倘若不出意外,过不了多久,宝玉便能回来。那时庄子管得顺手,还归大奶奶管着,我定站在大奶奶这边,叫宝玉不再过问。”
李纨听黛玉说着,竟有些哑口无言。
“若大奶奶管着这十几处庄子累了,那些个庄头刁钻了,待宝玉回来,那就叫他们那些个男儿管着。”
她支着脑袋懒懒道:“虽说宝玉不愿走那仕途经济,但没个道理叫他们那些男人就等着我们女儿忙前忙后的给他们做了东。那些庄头一个个滑得像泥鳅,只怕叫人糊弄过去。可又不能不常去,每处庄子都在京外,月月亲巡才好问清农户实情,免得又养出个吃里扒外的来。”
黛玉故作沉吟,才道:“不如我在庄子叫人都建一院子,不管是大奶奶你,还是宝玉,往后谁人管庄子,便都到庄子上住些时日,也省得奔波辛苦。”
平儿见黛玉提起宝二爷时从容安定,心中只觉得愕然,可很快听到她所提的管庄子的几点要紧的,正是以前琏二爷和奶奶最是犯难之处。她深有所感,连连点点头道:“姑娘说的没错,是这个理。”
可平儿说的理是巡庄防弊,是男儿就该当家,是说乌尽孝那些人就是吃里爬外。
可不是李纨此时所想的,每个庄子定要月月去巡一次。
李纨觉得不妙,怎么越听越不对劲。
虽说是这个理,但是她才不去庄子上住,她也不叫宝玉去那住。他们新婚久别,却因自己懒事而又要分别两地,这空守寡的滋味谁比她懂?她才不做这恶人。
她脸色微变,心头浮现出当初修私巷石墙那回,园子里婆子们大吵,黛玉竟连夜召她到书房盘问细节。自那后,凡园中之事,黛玉日日都要她面陈细目,以备次日点卯时训话。
今日济民坊之事亦复如此,黛玉对工坊点卯、管事婆子的言行皆要过问分明。若是将全府庄子交到她手里,那往后岂不是都要处处被她盘问?
正想着,黛玉语气却愈发殷切:“我最信得过大奶奶。只是眼下庄子未必只缺庄头,农户流散,佃契混乱,春耕要种何物、招多少户人家、工食用度、账本往来,件件都急需打理。大奶奶素来心细,我是打心底放心。”
她眼神灼灼看着李纨,满是期待:“只是初时怕是要多跑跑庄子,大奶奶若觉吃力,尽可交给我调派的人手处置。护院与总管我都替大奶奶安排着,庄上若有不服从者,尽可请护卫出面。大奶奶只需统筹主意便好。以大奶奶之能,定能将庄子重新规整好。”
李纨一下子才醒过来,她曾是园子里最是清楚她说话那些个弯弯绕绕的,如今黛玉殚精竭虑多了,也鲜少说那些个小性的玩笑话,倒叫李纨以为她改了。
可黛玉便是黛玉,没变过。
李纨一下子想通了,庄子是贾府命脉,可若她这一口应下,恐怕日后别说盯着兰哥儿功课,她自己怕也得整日奔波、操心不断。
与其跟庄子上那些个庄头农户斗智,反正不管宝玉回不回来,这庄子不管经营得如何,只要贾府有产业,定是有她与兰哥儿的一份,自己何必费那心神多管闲事?
李纨一面听着黛玉软语相劝,一面却忍不住笑出声来。她伸手指了指黛玉,看的却是平儿,状似嗔怪道:“平儿,你瞧她,这最是难啃的骨头,她偏就要往我碗里丢,分明是算计我来了。”
黛玉也笑,一副“我不过实话实说”的模样,眼神却是安安静静地看着她,不催不逼,一切尽让对方自择。
李纨却摇了摇头,缓缓收起笑意:“我可不接这茬。如今外头的世道哪是从前?这十几处庄子分散在京外各县,一来一回多是日夜奔波,我又不是个能骑快马、握账册的,实在没那本事。况且,田亩账、徭役银、农户人丁,哪一项不是细细碎碎要过明白的?我怕是应付不来。我若去了庄子,兰哥儿谁来照应?虽说他如今大了,可到底正值关键年纪,再有两三年也要说亲了,我这当娘的怎能事事落了空?”
她拒绝得理由充分,说完抬手摊开掌心,“哎……徐元直在隆中为刘玄德荐诸葛,我今日倒不妨也学他一遭,替当家的荐一人。”
说罢,眼中意味深长:“平儿,从前跟着琏二奶奶打理荣府多年,什么样的庄头没见过?如今统管着京中济民坊,她才是最合适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