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神秘的 作品

845低下的生活水平

上述所提及的例子,绝非亚历山大在财务管理上的唯一“谋略”。还有一项颇具深意的举措,便是他对提比安城邦的资助。

他拨给当地贵族用于城市管理的资金,绝非无偿赠予。这些钱被视作一笔需逐步偿还的一次性贷款,或者作为交换,当地贵族需给予亚历山大一些其他形式的优惠。

比如,允许他在贵族的私人土地上驻扎军队;将自家女儿嫁给忠于亚历山大的人;甚至要求他们皈依盖亚信仰,并在今生与来世都向亚历山大宣誓效忠。

如此一来,亚历山大实则是将大量资金转化为了自身的影响力。这并非单纯的支出,而是一种极具远见的投资。

而亚历山大“官方”收入看似稀少,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原因在于——他足够富有,现阶段并不急需这笔钱。

“倘若我有能力独自治理国家,又何必向民众征税呢?与其让钱财在我的国库里闲置积灰,倒不如让民众拿去消费,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亚历山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随后又略带狡黠地补充道:

“况且,我这般花钱并非全然出于利他之心。我的名下直接掌控着如此众多的人……这赋予了我更大的权力去支配他们。”

纳税之人,自然会期望从政府那里获取相应的回报。反之,没有税收,呵呵呵……“无代表,无纳税!”——某个伟大的民族曾这般呐喊过!

“倘若我不依赖他们的钱财,便无需受制于他们。相反,我能够凭借自身的资金,去制定自认为恰当的政策。我敢断言,要是我依赖他们提供资金,各大工会,甚至那些贵族,都不会像当下这般顺从。”

由此可见,降低税收亦是亚历山大针对贵族所施行的国内政策的一部分,目的便是打压贵族势力。

这是他从历史中汲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训——一旦国王陷入财政困境,不得不向家臣讨要钱财,便会逐渐丧失权力。

历史上此类事例比比皆是。

1215年的《大宪章》明确规定了英国国王的权力界限,其诞生的部分原因,便是国王约翰征税过高,引发了贵族们的不满与反抗。

查理一世国王在1649年被斩首,根源在于他拒绝听取议会在税收等诸多问题上的建议,最终导致与议会的矛盾激化。

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破产的国王路易十四召回议会以提高税收,而后贵族和神职人员却一再忽视第三等级(议会中代表普通民众的群体,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税款)的诉求,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愤慨。

俄国革命更是建立起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经济体系,沙皇尼古拉在破产之后,无力保障民众的生计,从而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

这样的例子几乎数不胜数……几乎每一个致使国王和君主权力被削弱的事件,都与经济息息相关,进而与税收紧密相连。

当人们衣食无忧,有房可住,有火取暖,能遮风避雨时,往往不会轻易发起叛乱。同理,除非局势糟糕到极点,否则贵族们也很难联合起来推翻统治者。

他们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来违背自已的誓言。

倘若贵族试图逆势而动……那么通常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我们可以以尤利乌斯·凯撒为例,这便是对此最好的例证。

这位罗马将军兼参议员深受民众爱戴,因为在众人眼中,他是解决共和国诸多困境的希望所在。然而,另一方面,因意识形态的分歧,他遭到部分参议院议员的嫉恨。

这些阴谋者绝无法接受“独裁者”的存在。

于是,尽管此举代价高昂,且在舆论上并无明显优势,他们还是痛下杀手,将凯撒置于死地。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在罗马最为神圣的场所之一——参议院,实施了这一恶行!

不妨想象一下,一位现代大统领在议会大厅里,被一群反对派领导人残忍杀害。“震惊”一词,都难以充分形容这一事件的严重性。

尽管时光已相隔近两千五百年,但这一事件在罗马民众乃至整个帝国,依旧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阴谋者非但没有被赞誉为解放者,反而很快被世人贴上了杀手的标签。

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内战,而内战的结局,恰恰促成了那些参议员们极力阻止的局面——共和国的解体与帝国的崛起。

就这样,布鲁图斯等人无视民众的意愿,在不知不觉间,助力凯撒实现了他的梦想。

事实上,由于凯撒的死太过震撼人心,人们对他的认知,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独裁者,甚至超越了烈士的范畴。

恐怕连凯撒自已都未曾料到,他的离世,竟让他的名字在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成为了欧洲专制统治的象征。

神罗的皇帝、德国的皇帝以及俄罗斯的沙皇等称号,皆被认为源自拉丁语“凯撒”。

所幸,大多数贵族鲜少会如此急切地想要推翻自已的领主。毕竟,世上像布鲁图斯及其同党那般狂热之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因此,亚历山大坚信,通过尽可能降低税收,能够稳固自已的统治地位。

……

当亚历山大沉浸在对自身税收结构以及维持账簿巨额赤字缘由的回忆之中时,两位女士也有着各自的思索。

其中一位仍在努力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亚历山大家族相较于其他更为古老、成熟的贵族世家,宛如新生婴儿一般,但他所拥有的财富,却远超他们之中的许多家族。

至少那些家族拥有时间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些甚至历经数个世纪,才积累起如此庞大的财富。

帕提亚夫人更是惊讶地发现,亚历山大财富的一半以上竟来源于铁矿开采。

她一直以为主要财富来源是糖,毕竟糖,尤其是白糖,价格几乎是钢材的十倍之多,而且她常常看到大量白糖被一车车运走。

但实际上,白糖的出口量相当有限。

一方面,受当前生产能力的制约,亚历山大若要扩大白糖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以及各种工厂设施。

但更为关键的是,亚历山大根本无意增加白糖出口。

他刻意维持低供应量,旨在让白糖显得无比奢华与独特。

因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将红糖提炼为白糖极为困难且耗时漫长。这一说法,也为那些妄图偷窃白糖技术,或者像托勒密那般索要亚历山大白糖生产技术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托词。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白糖极少通过精选渠道之外的途径出口。

仅有法扎帕夏、阿哈德尼亚和提比亚斯皇室、提比亚的南部守护者西奥尼勋爵,以及亚历山大的几位至交好友,才有机会获得这种白色糖果。

其他人要么只能将就着使用红糖,要么就得按照市场价格从亚历山大手中购买白糖,市场价格大约为每公斤250到300罗帕尔。

尽管价格高得离谱,但众多贵族依旧趋之若鹜!

事实上,白糖的需求量颇为可观,因为它极易让人上瘾,贵族们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糖分冲击极为痴迷。

许多贵族甚至常常为了得到白糖,而对亚历山大百般谄媚。有些贵族还让自已的妻子去询问坎比西斯等人,试图通过他们的关系安排购买。

甚至逐渐兴起了一种贵族在聚会上大量展示白糖以彰显财富的文化。

尽管亚历山大看到了人们对白糖的强烈需求,但他还是时常克制自已增加产量、从中获利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