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神秘的 作品

844丰厚的利润

亚历山大之所以这般详细解释,是源于商业交易的实际状况。在他经手的大宗交易里,多数买家由于手头资金并不充裕,自然没办法一次性结清全款。即便是像法扎帕夏那般富可敌国之人,同样难以做到这一点。

故而,如同现代商业通行的规则,这里设定了30%的标准税率。这就意味着,买家从供应商处采购大部分商品时,仅需先支付商品价格的三分之一。随后,伴随着这些购入商品逐步产生利润,他们再缓缓支付剩余款项。

这种交易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众多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两国之间带来了大量的贸易往来。当然,如此优厚的条件,也仅适用于关系亲密的朋友与盟友。

“……”

然而此刻,两位夫人的心思全然不在亚历山大讲述的商业运作模式上。

尽管亚历山大在透露国库规模时,语气波澜不惊,可在她们耳中,却好似一颗震撼弹瞬间炸开。

对于她们而言,这笔钱的数额大到超乎想象,这可不是之前所谓的一笔小钱,实在是困难无疑。

刹那间,两位贵族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几乎再也无法睁得更大,原本端庄稳重的仪态也险些维持不住。

“哈哈哈,至少是尝过那个玩意也值了!”直至娜娜津夫人这句粗俗的咒骂脱口而出,才彻底打破了这略显紧张压抑的氛围。毕竟,既然帕提亚夫人能开这般玩笑,她自已又有何不可呢?

“这么多?怎么可能?糖的利润真有这么丰厚吗?不会是骗我们的吧?”帕提亚夫人已然完全不在意娜娜津夫人的粗俗言语,满心只想确认亚历山大所说是否属实。

目睹她们如此震惊的反应,亚历山大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自豪——毕竟,想要真正震撼到这两位自出生起便尽享顶级奢华生活的女人,绝非易事。

于是,他带着极为炫耀的语气,详细地列举起自已的收入情况:

“糖的确是我们极为赚钱的出口产品之一,但实际上,最大的利润源头其实是钢铁。我们每日大约能够生产30吨铁。按照每吨5万罗帕尔来计算,每天光是钢铁带来的收益就约有5亿罗帕尔。另外5亿则源自玻璃、肥皂、纸张,以及前面提及的糖。”

当然,这只是一种相对简易的计算方式。毕竟,亚历山大也以折扣价格向其他贵族出售了大量商品。

但与此同时,他还生产制造了各类精炼金属产品,诸如刀具、锅碗瓢盆、犁、锄头等等,这些产品的售价相较于原始金属部件,要高出许多。

所以总体来看,这个数字还是相当准确的。

“你说的是一天30吨金属!不是一个月吗?”娜娜津夫人再次被这个公布的数字惊得嘴唇微微颤抖。

身为皇室皇后,娜娜津夫人平日里与当地一些贵妇交往频繁。

因此,尽管她并不常外出,但通过这些贵妇丈夫所讲述的故事,她对亚历山大的高炉也有所耳闻。

显然,那座高炉被传得神乎其神,仿佛是一座能够以某种神秘莫测的方式生产出“神奇钢铁”的“奇迹之塔”。

至少,这是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当然,也存在一些更为荒诞离奇、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比如说传说这座高炉需要小孩子的特殊技艺才能运作。

当然,所有这些故事都难免存在夸张的成分,而分享这些故事的贵妇们心里也都清楚这一点……

但即便如此,这也算是一种有趣的消遣谈资。

大多数赞扎尼亚人都能轻易瞧见,钢铁铸造厂所在的山顶上,时常升腾起巨大的浓烟,这般不同寻常的景象,自然而然引发了人们对那个地方的诸多猜测。

然而,娜娜津夫人即便听过那些最为离谱的谣言,却也完全没料到会听到如此惊人的产量。她甚至感觉有些瞠目结舌,一时间愣在原地。双目不知所措,她的大脑被彻底疯狂的“话语”震慑住了。

“没错!很多人都误以为糖是我们最赚钱的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利润实则来自钢铁。仅那一座工厂,就产出了阿哈德尼亚大约十分之一的铁矿石!”亚历山大见状,毫不掩饰地炫耀起自已雄厚的工业实力。

“哈哈哈,现在我算是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急着借钱了。你这是闲得钱太多了呀!”帕提亚夫人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在房间里回荡。

得知亚历山大银行账户的真实状况,对这两位皇室女士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因为她们曾经也处理过一些财务事宜。

所以,她们能够通过过往的经验作为某种参考,来衡量这个总数,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个报价数额的庞大。

这几乎让人难以置信。

其实,她们原本就知道亚历山大富甲一方——这倒并不令人太过震惊。

只需看一眼每日停靠在他港口的庞大舰队,那一艘艘船只整齐排列,桅杆如林;或者瞧一瞧那尽管极为宽阔,但有时仍会被各种载货货车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又或者留意一下亚历山大仅仅为了运输货物,就特意建造的三座崭新城门,便能得出这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种种迹象都清晰地表明,他的生意异常兴隆。

然而,虽说诸多表象证明亚历山大的生意确实利润丰厚……但在缺乏具体生产成本和销售量数据的情况下,两位女王根本无法合理地估算出他实际的利润数额,以及他金库的真实规模。

至于她们自已此前对此事的猜测,当然也有,但坦白来讲,这两个预估数字都偏低,加起来总共也就几亿罗帕尔。

一方面是由于上述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们觉得,赚钱固然不易,可要想实实在在存下这些钱,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对于亚历山大而言,情况更是如此。毕竟,众所周知,他的开支极为庞大。

例如,上层社会的人都清楚,亚历山大几乎独自承担着赞赞城的管理重任。这座城市约90%的劳动人口都直接依赖他发放工资。

这里涵盖了所有车间的工人,从生产水泥、砖瓦的工人,到挖掘煤炭的矿工,再到奴隶群体;还有近一万五千名常备军,每一位行政人员和公务员;那些负责修建渡槽、道路、港口、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工人,甚至连负责维持城市清洁的街道清洁工……他们的名字都在亚历山大的工资单上。

事实上,即便剩下那10%所谓“自由”的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是为他服务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都是在迎合为亚历山大工作的其他人员的需求。

从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高档餐厅的老板,到经营各种娱乐场所的商人,哪怕是地位较为低下的理发师、擦鞋匠,甚至是负责保护商队和旅行者的小型雇佣兵这类“独立”承包商……他们的生意都与亚历山大的“工人们”息息相关,都在间接为他的商业版图服务。

亚历山大不仅要负担这些人员的薪资,还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他对赞赞城的规划极为宏伟,一心想要将其打造成一座繁华的大都市。

就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渡槽的修建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为了确保城市居民能够用上稳定且干净的水源,亚历山大聘请了大量专业的工匠和工程师。这些渡槽不仅要跨越复杂的地形,还得保证长久耐用,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