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兵不血刃
半个时辰后,尧雄和韩轨率领一万骑兵离开涞水镇,风驰电掣般向郡治东代城疾奔而去。他们一人双马,比平常行军快了一倍之多。三天后,大军抵达两百四十多里外的东代城。
东代城早已听到贺六浑兵败的消息,杜洛周任命的郡守普敬和郡丞崔元献只好收拢周边诸县守军,最终得兵一万三千有余。与此同时,他们派人去向杜洛周求援,只是杜洛周迟迟都没有回复。
普敬、崔元献心急如焚,并且产生了矛盾。普敬认为这支杂兵不是上党军对手,主张放弃东代郡全境;就算杜洛周责怪,也要及时抽身,保存实力。崔元献主张固守待援,等待杜洛周援军或命令,再做决定。
崔元献是博陵崔氏子弟、崔广之子、崔秉之侄。伯父崔秉为燕州刺史之时,杜洛周聚众反于上谷郡,崔秉独城孤守,为杜洛周围攻了一年时间之久,当他看到朝廷援军兵败,只好突围而出。那时候的崔元献沦为叛军俘虏。
杜洛周为了获取博陵崔氏支持,非但没有为难崔元献,反而任命他为官。崔元献一开始是不愿意的,可是他听说崔秉逃往定州之后,被朝廷免去官职,于是顺势当了叛军的官。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想为杜洛周效忠。
崔元献知道普敬的主张是对的,但他就是不听,更不愿意一万三千多名东代郡子弟为叛军而战。
两人为去留这件事争了数日,闹得谁也谁不顺眼。普敬倒是想一走之了,可崔元献身为郡丞,有掌兵大权。而普敬调动不了军队,要是他带着亲兵离开,一定被杜洛周以逃逸论罪。
次日清晨,普敬正在城上巡视。他的脸上充满阴沉之色,连续数日劝说未果,使他对崔元献生出了杀机,只是对方防范有加,根本没有给他出手的机会。
“轰隆隆……!”天空忽然传来一阵阵巨响。普敬连忙抬头看去,只见一面大纛出现在视野之内,大纛之后则是一片绵绵无际的枪、矛、槊之林,那一片冷森森寒刃几欲照亮昏沉沉的天空。
之后看到的,则是钢铁之林下方的汹涌而来的骑兵。数以万计的骑兵汇成黑色浪潮。在那面大纛引领下,徐徐向东代城威压而来。
骑兵前锋近到守军床弩的射程的时候,全军在苍凉雄浑的号角声中止步不前。
一时间,蹄声、号角声骤然停止,万名将士着甲持槊,无喧哗之声、无不耐之色,整齐的队列煞气凛然。
对于城周二十多里的东代城来说,这支万人队的人数并不多,但是他们愣是给人一种不可敌的心悸之感。
守城士兵莫不骇然失色,将士们紧握武器的手心攥出了汗。
普敬舔了舔嘴唇,心中泛起了异样的苦涩:这种气势凌人、杀气腾腾、令行禁止的军队,他是见所未见,即便是杜洛周麾下五千嫡系精骑也是远远不如,难怪兵强马壮的贺六浑惨败而终。
大纛之下的一队骑兵忽然冲出,毫不在乎城上的床弩、箭矢,他们驻马在护城河畔。队主抬起头来,露出了伤痕遍布的脸,一双明亮的眼眸满是桀骜之色,只见他很有礼貌的拱手一礼,大声道:“普太守、崔郡丞可在?”
普敬居高临下,见他们每个人手持战槊,腰悬战刀,最具威胁的长弓也放在马背之上,便从城垛之内露出了头,朝着那名队主说道:“我就是普敬,你有何话说?”
“普太守,吾乃上党军无名小卒。吾奉主将之命特来告诉太守,贺六浑军已经不复存在,麾下五万精兵全军覆没;涞源城主将娄昭怯懦畏战,狼狈逃窜,弃守涞源。如今的东代郡南部、中部已为王师收复,尔等只剩下东代城这座孤城。”队主真真假假的说了一通。
普敬此前封锁了消息,守军并不知贺六浑已败。上党军队主这番话使城上守军一片哗然,就连押阵的刀斧手也是面面相觑。不过他们普遍相信队主说的话:若不是贺六浑惨败,上党军焉能抵达东代城?
看到守军因那队主一番真真假假的话而乱,普敬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的问道:“贺六浑呢?”
队主感受到敌军士气的变化,不屑的说道:“贺六浑临阵逃逸,不知所踪。”
答复完毕,队主朗声道:“普太守,吾背后是尧将军和韩将军率领的骁勇军、扬武军,人数只有一万,在我上党也算不上是精锐。而我家主公卫都督统率的精锐之师不日将至。此之以外,还有尔朱大都督帐下的无数雄兵。你是打不过王师的,也守不住东代城;为城中军民计,还是献城为宜。否则城破之日,你和家小只能沦为我军刀下亡魂。”
普敬气得满脸胀红,一字一顿的说道:“尔等要战,那便战;要我拱手献城,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