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 作品

第375章 大军来援

申时末,卫铉率领大军已经来到涞源县涞水镇。涞水镇距离涞源城还有六十多里。这里是小河众多、灌溉便利丘陵地带,方圆数十里都是农田和森林,并且和涞源城连为一片,故而这一带成了燕州南部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不过该死的战争让这片富饶的国土荒无人烟、农田荒芜。

卫铉先后接到卫雷、若干惠的军情。不久前,他又听说若干惠、卫雷成功掌控涞源城,于是下令就地休整,不再继续前行。而是休整过后,直取北方的东代城。

按照卫铉等人之前定下的战略,他们准备将下一场战争放到燕州昌平郡和平原郡之间潘县。但是杜洛周拥兵七万余人,其中的四万五千名是从边军变化而来的精锐。

这支军队能征善战、装备精良,实非贺六浑麾下的疲兵能比。不过幸运的是杜洛周现在兵分两路:一路由尉景统率,在平原郡以北的广宁郡鸡鸣山与燕州刺史王椿率对峙。

另一路就是杜洛周为首的主力了,其麾下军队计有四万五千余人。他为了攻克元彝坐镇的平原郡治,又从东方的安州调来两万边军;至于柔然什么的,已经完全不在乎了。如今的杜洛周以平原郡治以南的潘县涿鹿城为后勤重地,令妻兄尉迟本我、常景之弟常策率一万精兵和一万杂兵镇守。

也就是说,只要上党军拿下东代城,下一个目标就是涿鹿城。然而涿鹿城和杜洛周的军营之间的距离只有二十多里,一旦上党军围攻涿鹿城,杜洛周很快就能支援,根本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之攻克。

涞水镇一栋大宅改成临时中军大帐,卫铉嫌正堂狭窄闷热,就把议事堂放到堂前院子。

“都督,达奚将军等人固然考虑周全,也有希望攻克东代城。可是我们和东代城相距两百四十多里。而潘县涿鹿城到东代城仅仅只有一百二十多里。若达奚将军拿下东代城,只怕我军救援不及啊。”说话的是北灵丘郡丞侯渊,他把残破的飞狐陉大营交给残兵之后,也带三千骑跟来了。

卫铉虽然决定把大功让给他;可他很会做人,一直将自己摆在卫铉下属的位子之上;但是从品秩上说,侯渊也确实远不如卫铉。

“侯将军说的是。”卫铉肯定了侯渊的看法,接着说道:“我已任命尧雄为前锋主将、韩轨为副将,又让陈元康、杜弼担任行军司马。他们在半个时辰之后,就会率领骁勇军、扬武军北上。”

众人左右看了看,果然没有发现骁勇军、扬武军一众将领,也没有看到陈元康、杜弼。

卫铉继续说道:“前锋直指东代城,途中又不用作战,估计要比达奚武到得早;双方加起来的话,便是一万三千余骑,他们足以应对一切变数了。此外我还让他们保存实力为上,能否占领东代城一点都不重要。所以他们不会傻乎乎的用骑兵强攻城池,也不会在大敌来临之时,用骑兵守城。”

“哈哈……”众人都笑了。他们都知道骑兵的优势是在野外作战,要是达奚武、尧雄、韩轨用精骑攻城或守城,那真是让人不知应该怎么讲了。不过三人既是用骑的高手,又有卫铉命令,自然不会犯傻。

“与他们相比,我更担心整场战役。”卫铉环视一周,又道:“任城王的死士给我送了一封求援信,他的处境十分艰难,希望我们尽快驰援。”

元彝求救是一回事,关键是元彝在信的最后很仗义的提醒卫铉,他说杜洛周、葛荣造反绝对不是偶然,如果没有朝廷要员、名门世家支持,两者根本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卫铉看了书信几遍,又想到魏朝支柱元深、元融活生生被坑死,废物一般的源子雍反而得到重用;这让他不由得怀疑朝廷有人想要推翻魏朝。

最先,卫铉怀疑的对象是胡太后,然而很快就否决了;因为他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之后,知道史上为魏朝而死的胡太后比元氏嫡系还要在乎魏朝。所以幕后的推动者不可能是胡太后,她顶多是被其他人给利用了。

至于幕后推动者是谁,卫铉想不出来,也不想考虑。

毕竟全都与他无关。

只是这潭水实在太深、太浑,故而没有当众说出来。

辅军副军主刘朝性子急躁,听了卫铉的话,忍不住抱怨道:“嘿,朝廷任命的将领全部是废物,他们把我们当成什么了?怎么四面八方的人都要求救,到底有完没完啊?”

其实刘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上党军本来是奉命前来协助李神、元彝、杨津等人的“偏师”;然而自从出兵以来,先是救完这个、救完那个,然后又要救另外一个。

打到现在,人人都感觉上党军成了主力。朝廷任命的将领则是成了看客。

“主要是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目光都凝注我们。既有旁观者冷眼旁观、幸灾乐祸,也有妒忌者恨不得我们全军覆没。”卫铉阐述完毕,颇为乐观的说道:“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够狠,威慑不了宵小之辈。只要干掉杜洛周,我们就能安稳的深耕上党,增强自身实力。而狗一样的小人即便想要算计,也得好生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