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报之以琼瑶

对于胤祉,胤礽心里头除了感激,还有几分可惜。

如果没有当年那场意外,胤祉如今仍旧是那个光风霁月的诚亲王,深受朝中众人追捧。

可如今只能整日窝在家中养身子,连门都出不去。

为了让胤祉安心,胤礽考察过弘晟之后,特地将他安排在了礼部任职。

弘晟深受胤祉影响,对汉学一道上造诣颇深,胤礽打算等他在礼部历练一段时间之后,便手把手教他如何创办学校。

届时扫盲的任务还要落到弘晟身上。

若是这件事办成了,弘晟势必会青史留名。

除此之外,胤礽还亲口承诺胤祉,只要他这个当伯父的还活着一天,弘晟就不会受任何人欺辱。

胤祉心中那点隐忧总算彻底散去。

开始安心在家,度过他人生中最后的时光。

除了他们,这场叛乱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便是康熙身边的大总管,梁九功。

上辈子,梁九功跟他的关系就不差,但那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会是继承皇位的人,所以他与梁九功亲近一点也无可厚非。

后来,他被陷害背了污名的当天,梁九功也被康熙毫无缘由地拉出去打了板子。

彼时梁九功都已经六十多岁了,三十板子下去,梁九功当场就送了命。

今生,胤礽也想让梁九功能安度晚年。

于是他在内城挑了一间四进的宅邸,赏给了梁九功,而后又派人寻了一个背景清白,且心地纯良姓梁的小乞丐,让他拜了梁九功为义父。

并许了一个国子监荫生的名额,若是以后能考上功名,他就能让梁家改换门庭。

至于钱财,胤礽并没有过多赏赐给梁九功。

他知道,以梁九功的家底儿,别说养一个义子了,养上一百个也不成问题。

梁九功对此感激不尽。

他这辈子最缺的是什么?

不是钱财,也不是权势,而是后代。

如今胤礽给了他一个儿子,他觉得自己这一生都圆满了。

他做够了奴才,哪怕衣食无忧,也不想让自己的后代再踏进那个泥沼里头,于是便将义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去请了西席给义子开蒙。

其实他也是能认字的,毕竟要帮着康熙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儿,还要给康熙查东西,要是不认字,他也爬不到大内总管的位置。

只是他毕竟伺候人伺候惯了,怕自己教导孩子的时候,会带上些不好的习惯,于是便请了外头落榜的举子来教。

梁九功有了盼头,腰杆子都挺直了不少。

同时也庆幸当初胤禛找到他的时候,他没有推拒。

新帝果然是个心胸宽广知恩图报的人。

等把所有功臣都安顿好之后,胤礽又盯上了基建。

胤礽经历过后世的大基建时代,对于能够改善民生的所有基建项目都很感兴趣。

但他也明白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极易埋下隐患,给后人留下祸端。

好在这些年在他的引导之下,大清的科技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别人还没意识到矿产和能源重要性的时候,就开始布局全世界,等大清彻底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日后就没人敢骑在大清头顶上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