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林 作品

68. 青禾试探

    虞青禾来送贺礼时,正赶上贺九仪给流萤请平安脉,便在大堂坐等了片刻。期间杏儿给她上茶,虞青禾为了表示来访诚意,特还端起喝了两口。

    可喝着喝着,突然觉得眼前转身离开的杏儿,有些眼熟。

    尤其是走起路来,那略微踮脚的奇怪姿势,仅管杏儿已经极力克制了,但她脚底带起的裙摆还是比一般宫女的幅度要大些。

    在哪儿见过来着?……

    虞青禾使劲儿回忆着,一直到贺九仪看完诊出来给她行礼,她才恍惚抬头回应,但仍是没想起来,那个模糊身影怎就会在她脑子里留有这么深的印象。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还真是不假。”虞青禾看见流萤跟着贺九仪后面出来了,便抛开杂念,迎上去率先开口。

    仅管因救人意外,身上遭了些罪,但流萤的面色仍是楚楚饱满、有光有泽。

    “前些日子见你还有些疏离淡漠,如今倒像换了个人似的,这小脸儿红润得跟新剥的荔枝肉似的。”虞青禾浅笑着夸赞,一点不酸。

    好话谁都爱听,流萤自然也很受用,尤其是她知道虞青禾这样说,完全是出于领了她的情、承了她的好。

    遂回话道,“姐姐莫要笑我了,说脸色惨白还差不多,怎好比什么荔枝呢。”

    这个季节早没有新鲜荔枝了。就算是在夏季,荔枝这样稀罕的东西,也是紧着皇帝太后等人。等轮到流萤,能分下来两三个尝尝鲜,已是不易。

    三皇子作为宫中唯一皇子,当然也少不了他的,而且还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流萤记得那次遇上向若蝶几人带三皇子在御花园亭子里玩儿,桌上摆的就是一碟还挂着冰霜水珠的荔枝。看着就甜。

    想来虞青禾如是说,便是在跟流萤表示,她如今有三皇子傍身也是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挺好,如此她便能记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流萤不由得嘴角笑意更深。

    虞青禾指着那尊送子观音像,说本是去年除夕她好不容易求了皇上,才托家里人送进来的,也是想图个吉利。但如今有了三皇子在身侧,还是将它送给流萤更应景,并期盼她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生产。

    流萤应了她的好意,没有扭捏,大大方方收下。顺口又问起三皇子的近况,想听虞青禾再说些什么。

    她觉得,聪颖如虞青禾,来这一趟应该不单单只有感谢。

    毕竟她如今也有身孕了,未来若平稳诞下皇子,凭闻寻对她的宠爱程度,极有与三皇子争太子之位的可能。并且,成功几率可能更大。

    宫中最讲“子凭母贵”。流萤生产有功,闻寻定还会晋她的位份。到那时,他的儿子只要能平安长大,必定高低立下。

    流萤想知道,虞青禾面对种种可能,是想早做打算、与她一码归一码呢?还是做个聪明且知足的人,只争自己该争的、能争的。

    虽然流萤没想什么太子不太子的,但她也得保证,自己还留在宫里的时候是稳妥安全的。

    毕竟盯着她这一胎的人,实在太多了。少一个敌人,就是多一个帮手。

    “彦儿到底还是个孩子,伤心快乐什么的,总是比咱们大人来得快、走得也快。”虞青禾说起三皇子闻彦,语气明显轻缓不少,还有浅浅的温柔顺着唇角溜出。

    这或许就叫做母爱吧。

    “姚氏刚去那几日,他成天闷着谁也不理。好在这两日,慢慢地开始唤我虞娘娘了,晚上快睡了,有时也让我多陪他一会儿再走。”

    虞青禾脸上扬着她自己看不到的幸福,很是真心。

    边说,还边用手比划起来,“从前不觉得,那巴掌大的小脸儿一求你,竟叫人如此走不动道。只怪自己从前对他关心少了,若不然,打从跟我第一天也不会有那么深的隔阂了……”

    虞青禾情不自禁说了很多,突然意识到最后一句不应该,倒像是诅咒姚梦芹一样,忙收了声。

    但虞青禾也并没将这种慌张表现得多了不得,因为不想让流萤觉得,还拿她当外人,便自嘲笑着摇摇头,只说自己冒失了。

    “虞姐姐不必自扰。”流萤适时接过话道。

    “儿要自养,田要自耕。只有自己付出了心血,方能知道其中的甘苦。”

    “虞姐姐只当对三皇子视若己出,待三皇子来日长成,定不会辜负你这一路的艰辛培养。”

    “姐姐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流萤的安慰,虽然有些模棱两可,但仍是给虞青禾吃了个定心丸。

    她今日来,想要的就是这个。

    其实通过三皇子抚育权花落谁家一事,虞青禾就已经知道流萤在闻寻心中的地位了。

    她现在不求别的,只求能让三皇子在自己身边多待两年,迟些再去皇子府,至少跟她有些真的“母子之情”之后、再走。也不算浪费这个“喜从天降”的好机会。

    自打虞青禾认清了后宫阮氏当道的境况后,便十分清楚,她这辈子若想在宫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其困难程度不异于踩住万人、坐上凤位。

    不然,她也不会把余下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有望与阮氏抗衡的贵妃宋灵书身上。

    但今时不同往日,若她能一直拥有三皇子……

    “你说的是。我能照顾好彦儿的衣食起居,便是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姚氏了。”

    “至于那些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往后自有太傅传授,我实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