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8章 春水煎茶
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春水煎茶
凌羽蹲在药田边薅杂草时,指尖被带刺的藤蔓划开道血口。他把手指放进嘴里吮了吮,抬头望见苏瑶正站在篱笆外笑,竹篮里装着刚采的新茶,嫩绿的芽叶沾着晨露,像极了当年在北境山谷里见过的春草。
“当心些,”苏瑶放下竹篮,从围裙兜里掏出块布巾,“这断肠草的藤刺有毒。”她握住他的手往伤口上敷草药汁,指尖的温度混着药草的凉,让他想起那年在雪山,她也是这样按住他流血的肩头,雪落在她发间,融成水珠顺着下颌线往下淌。
药田是去年开垦的,就在后院梅树旁。原本是片荒地,凌羽挥着锄头翻土时,从泥里翻出半截锈箭镞——是当年藩王之乱时留下的,箭头还嵌着点暗红的锈,像凝固的血。如今这里种满了紫苏、薄荷、金银花,最边角处却留着半畦断肠草,苏瑶说这草虽毒,却是解蛇蛊的良药,留着总有用处。
“若雪和孩子们去溪边采茶了,”苏瑶往他手背上缠布条,“柳依在灶房烧了新茶,说让你尝尝今年的明前龙井。”
凌羽站起身拍了拍裤腿的泥,看见篱笆外的石板路上晾着排竹匾,里面摊着半干的茶叶,青气混着梅香漫过来。他忽然想起赵虎前几日送来的北境特产,一麻袋晒干的野山枣,还有块用羊毛毡裹着的墨锭——是当年老将军用过的,墨面上刻着“镇北”二字,边角已经磨得圆润。
“昨日去镇上,看见布庄新到了批云锦,”凌羽帮苏瑶把竹篮提进厨房,“水绿色的,做件新衣裳正好。”
苏瑶笑起来,眼角的细纹在晨光里格外柔和:“都这把年纪了,还穿什么云锦。”她往灶膛添了把柴,火苗舔着锅底,发出噼啪的响,“倒是若雪该添件新裙,再过几日就是她及笄的日子了。”
提到白若雪,凌羽的目光落在灶台角落的木匣上。里面装着支银簪,是他前几日托银匠打的,簪头雕着朵小小的梅花,花蕊处嵌着点淡绿的玉——是去年从梅树下挖酒坛时,从泥里捡的碎玉,被他用指腹磨了整整一个冬天。
灶上的水壶“呜呜”地响起来,柳依端着个粗瓷罐从里屋出来,罐口飘出甜香。“尝尝这个,”她往凌羽手里塞了块麦芽糖,“张屠户家的小子送的,说他娘新熬的。”
凌羽咬了口糖,甜味在舌尖漫开时,听见院外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白若雪领头跑进来,竹篓里的新茶晃出几片嫩芽,她发梢沾着草叶,鼻尖冻得通红:“先生!柳姨!溪边的春茶发得可好了,我们采了满满三篓!”
孩子们跟着涌进来,手里举着刚掐的野花,黄的、紫的、粉的,往凌羽怀里塞。最小的虎头被石头绊了下,跌在凌羽脚边,却咧着嘴笑,手里还攥着片沾泥的茶叶。
“慢些跑,”柳依蹲下身帮虎头拍裤子上的泥,“茶要晾着才香,急不得。”她指尖划过虎头耳后的疤痕——是去年被野狗抓伤的,当时她用银簪挑出的碎牙,现在只剩道浅淡的印子。
凌羽看着孩子们围着竹匾挑拣茶叶,忽然觉得这场景有些眼熟。很多年前在北境的军帐,他和赵虎他们也是这样围着篝火挑拣箭羽,老将军坐在旁边抽旱烟,烟杆上的铜锅被熏得乌黑,说:“羽儿,这挑箭羽和做人一样,得耐住性子,挑出最直的那根。”
“先生,你看我这叶采得好不好?”白若雪举着片嫩芽凑过来,叶脉在阳光下看得清清楚楚。
凌羽接过茶叶,指尖抚过叶尖的绒毛:“好,比当年漠北的战马毛还软。”
白若雪咯咯地笑,转身去帮苏瑶烧火。凌羽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这丫头缩在尸堆里,手里攥着半块发霉的饼,眼睛亮得像狼崽。如今她袖口磨出的毛边里,藏着的是绣了一半的帕子,针脚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刀剑都让人觉得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