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时光 作品

第1768章 云路同归(第2页)

四、狼烟连古道

正午的日头晒化了雁门关的残雪,露出城下新刻的石碑。秦风正指挥士兵往碑上拓字,“星河共渡”四个大字刚刻到一半,关外突然扬起狼烟,成“品”字形排列——那是中原与西羌约定的求救信号。

“是黑风口的牧民!”苏瑶展开加急送来的舆图,上面用炭笔圈着三个点,“他们被兵部尚书的残部围困在野狼谷。”

凌羽的裂穹刀在鞘中嗡鸣。他翻身上马时,看到白若雪将药箱绑在马鞍上,柳依正将铁盒里的兵符塞进孩子怀里。“带上这个,”苏瑶将绣着凤凰的锦囊系在孩子腰间,“牧民认得我苏家的标记。”

队伍行至野狼谷口时,夕阳正将峡谷染成血色。牧民们被围在谷底,手里的木棍与残部的弯刀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声。凌羽忽然勒住马缰——带头的残兵将领,盔甲上镶着块玉佩,与苏振南生前佩戴的那块一模一样。

“苏大人果然没死。”柳依的银锁在风里晃动,“他当年坠崖是假,投靠兵部尚书是真。”

孩子突然从柳依怀里挣出来,举着兵符冲向谷底。他颈后的月牙胎记在夕阳下泛着红光,牧民们看到胎记的瞬间,突然放下木棍跪倒在地——那是西羌皇室的标记,当年老可汗临终前曾留下遗诏,颈有月痕者,可为共主。

苏振南的弯刀停在半空。他看着孩子腰间的凤凰锦囊,忽然将刀扔在地上,撕开衣领露出胸口——那里有个同样的月牙胎记。

五、灯火映归途

夜幕降临时,野狼谷燃起了篝火。苏振南坐在火堆旁,手里摩挲着那半块《百草经》,残页上的药方被泪水浸得模糊。“当年我被下了子蛊,不得不假意投敌。”他看向白若雪,“若不是你母亲偷偷换了母蛊宿主,瑶儿早就成了蛊引。”

白若雪的银簪掉在火堆里,火星溅起的瞬间,她终于明白母亲临终前的话:“医者的刀,既要救人,也要护己。”当年母亲将母蛊引到自己身上,就是为了给她留条后路。

凌羽将三块玉佩拼在一起,裂痕处被孩子滴落的糖水粘住,竟隐约连成完整的星辰图案。“兵部尚书的党羽已被肃清,”他看向柳依,“镇北侯的冤屈,该昭雪了。”

柳依的银锁与兵符碰撞出清响。她忽然起身,将兵符递给苏振南:“现在需要的不是兵符,是能让两族共生的人。”

篝火旁,苏瑶正教牧民们辨认舆图上的水源,白若雪在为伤兵包扎,孩子则被牧民们围在中间,听他们讲老可汗与中原皇帝的盟约。凌羽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苏瑶绣帕上的图案——中原的牡丹与西羌的狼图腾缠绕在一起,根须扎在同一片土地上。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队伍开始返程。牧民们赶着牛羊走在前面,苏振南牵着孩子的手,苏瑶与白若雪并肩而行,柳依则骑着马跟在最后,银锁在晨光里泛着光。

凌羽勒住马,回头望向野狼谷。篝火的余烬在风中闪烁,像散落的星辰。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这些灯火不灭,荒芜终会变成家园,陌生终会变成家人。

裂穹刀归鞘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与远处传来的牧歌渐渐融合。三块玉佩在怀里温热,裂痕处的糖水早已凝固,却像条看不见的线,将所有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沿着这条由信念铺成的道路,一直走向天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