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7章 饮鸩止渴术(第2页)

陈守仁的“饮鸩止渴术”,恰似《韩非子》所述“医者善吮人之伤”——将伤口化脓当作财源,把百姓饥肠视为金矿。这种“以灾养灾”的毒计,在《史记·平准书》记桑弘羊“均输法”时埋过伏笔,在《金瓶梅》西门庆放印子钱时露过獠牙,但将其化作整套生存术,则更显市井智慧之森冷。

此计暗藏三重杀机:

其一,饲虎为伥。《盐铁论》云:“交币通施,民事不及。”陈守仁深谙此道,先以薄粥喂大饥民的恐慌,再以高利贷制造更多绝望。正如《战国策》中冯谖为孟尝君“市义”,他却反其道而行——市恶于民,再贩解药。

其二,循环收割。《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陈守仁却让仓廪永远空虚:佃户卖田换粮,粮尽则卖身,身死则卖棺。这种“人肉磨盘”式的剥削,恰如《聊斋》中的画皮鬼,嚼尽血肉还要吮骨吸髓。

其三,毒根反噬。《周易》有云:“履霜,坚冰至。”当陈守仁将霉米混入赈灾粮时,不会想到自己也在吞食同样的毒——那些丹砂养生的骗局,正是他亲手播种的恶果。

然此术终遭三重天谴:

首谴,人伦尽丧。《孟子》言:“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当陈记棺材成为百姓唯一“产业”时,整个河间府已成人间地狱。那些系在尸骨上的草绳,终将编织成绞索。

次谴,生态湮灭。《齐民要术》载:“欲取蜂蜜,不可尽割。”陈守仁为榨取短期暴利,不惜毁掉农耕根基。待桑田成鬼域时,金丝银线也织不出遮羞布。

末谴,天道轮回。《红楼梦》跛足道人唱得好:“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陈守仁不会明白,他喂给灾民的霉米,早被做成人血馒头送回嘴边。那些丹毒攻心的绞痛,正是万千冤魂的索命咒。

真正的济世之道,当如《汉书·食货志》所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平衡二字,方为生民之本。靠烹煮人血苟活的“善人”,终究要跌进自己挖好的坟——棺材再厚,也镇不住滔天怨气;朱砂再艳,也盖不住皮下溃脓。

破窗效应引

“寒夜谁掷片瓦?晨起万户拆椽。

莫道始作俑者,且看满城新宴。”

——且看瓷器街赵员外如何自砸店门,掀翻整条街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