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12章 私塾顽童的涂鸦策——圣人教诲的戏谑解构(第2页)

三曰"逆水行舟"。阿宝在《泰伯篇》旁画的打斗象形字,实为《韩非子》"矛盾之说"的童稚演绎——他用天真为矛,刺穿了成人世界的规矩之盾。

更妙的是卖炭翁的识字法。他不识半字,偏用炭条在墙上画"天"为炊烟、"地"作龟纹、"人"似扁担。某日雨中,赶考书生避檐下,见墙上"子曰"二字被画成太阳叼着饼子,竟顿悟"民以食为天"的真谛,当场撕了考卷改行卖炊饼。

"圣贤话原是给人活命的,不是逼人吊死的。"卖炭翁抹了把黑脸,"您瞧这‘仁’字,我画成两人分食一块糕——肚里有粮,心里才装得下道理。"他炭条一挥,给"礼"字添了张饭桌。

遇此等顽童解经,堵不如疏。昔年岳麓书院的陈夫子,见学子在《孟子》旁画狗斗图,非但不罚,反将涂鸦装裱成册。待某日讲解"恻隐之心",他展开画页:"若无这对撕咬的墨犬,诸君怎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满堂恍然,自此涂鸦成了正经功课。

《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私塾梁柱的裂缝里,一窝燕子正衔来新泥。老夫子晨起授课,忽见《论语》封皮上爬满爪印——阿宝用墨汁涂了燕子腿,在"温故而知新"旁踏出串竹叶符。

苍梧谣

朱笔判,墨猪窜,圣贤书里闹翻天。

泥人捏破春秋脸,炭条画活饥肠篇。

童子目,市井言,涂鸦戳破九重天。

莫道经义不可戏,戏言深处有真禅。

阿宝的涂鸦本如今供在私塾阁楼,纸角蜷着只偷吃墨的鼠。老夫子夜半批卷,忽见鼠爪蘸墨在"克己复礼"旁踏出梅花印,恍如当年阿宝画的"礼"字饭桌。他捻须一笑,提笔在梅花旁注:"鼠亦知礼,先祭五脏庙。"檐下燕子呢喃,衔走半片注纸补入新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