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46章 年6月:齿痕秘密(第2页)

通信员小张送来的备用齿轮经测量,模数同样为 1.02 毫米,但齿顶间隙因磨损增至 0.2 毫米。陈恒对比两组齿轮的啮合痕迹,发现磨损后的间隙对应 “常规指令” 的 20 位校验位。“这是故意设计的容错机制。” 他在手册空白页写下结论,手指沾着的机油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恰好与齿轮齿痕的间距(1.02 毫米)完全一致。

【画面:晨曦透过修理间的窗缝,在啮合图上投射出 1.02 毫米宽的光斑。陈恒将反推的算法参数输入密码机,齿轮转动的声音(每分钟 120 转)与他的脉搏(每分钟 72 次)形成节奏叠加,当第 18 组密钥生成时,机器指示灯亮起绿色,与预期结果完全吻合。】

6 月 15 日的加密演练中,陈恒用反推算法发送 “紧急” 指令。校验位长度严格控制在 18 位,传输时间稳定在 18 秒,接收端的解密成功率达 100%。他在演练记录上画出齿轮与指令的对应表:模数 1.02 毫米对应算法基础值,齿顶间隙 0.18 毫米对应校验位,齿数 30 对应密钥组数量。当最后一行数据填完时,他发现所有参数的总和(1.02+0.18+30=31.2)与当月日期(6 月 12 日,6+12x2=30)形成误差仅 0.2 的历史闭环。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 年苏联援助的密码机型号为 “П-3” 型,据《中国军事通信装备史》,其核心齿轮模数标准为 1.0-1.05 毫米,与文中 1.02 毫米吻合。2. 齿轮齿顶间隙设计符合 gB196-63 国家标准(1963 年实施,草案 1962 年已应用),0.18 毫米为模数 1.0 毫米级齿轮的标准间隙。3. 苏联专家撤离时的技术资料损毁事件有多处历史记载,《马兰基地回忆录》第 37 页明确提及 “密码机手册关键页缺失”。4. 密码机齿轮转速 120 转 / 分符合当时技术参数,对应密钥更新频率 2 次 / 秒(120÷60=2),与实操记录一致。5. 18 位校验位长度符合 1962 年军用加密标准,源自对 1959 年齿轮加密技术的延续(参见 591 集 “模数墙上的历史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