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年7月:高温密语
卷首语
【画面:地窝子墙壁的 “温度 - 加密强度” 对照表在油灯下泛着油光,42c刻度线用红漆着重标注,与电子管烧毁时的温度读数完全重合。维吾尔语字母表的手稿上,每个字母旁标注的笔画数(3-7 画)与核材料重量参数形成对应关系。葡萄藤花纹的显微照片显示,5 个加密刻度的间距精确到 0.2 厘米,每厘米对应 10 克铀原料的标注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字幕浮现:当高温成为密码的天然触发器,维吾尔语的每一笔画都在计算安全的重量 ——1962 年的手工加密不是技术倒退,是中国密码人用环境智慧构建的高温防线。】
【镜头:温度计的水银柱缓慢爬升至 42c,电子管突然发出 “啪” 的声响后熄灭,灯丝残留的红光与墙壁上 42c的红漆刻度形成视觉呼应。陈恒的手指在维吾尔语字母表上滑动,每个字母的笔画数被铅笔圈出,3 画字母对应 30 克,7 画字母对应 70 克,形成完整的重量密码体系。葡萄藤花纹的边缘在阳光下投射出 5 个阴影,与核材料的 5 级安全等级完全一致。】
1962 年 7 月的马兰基地,正午的地窝子温度突破 40c。陈恒盯着通信站的温度计,水银柱每上升 1c,密码机的电子管就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当温度达到 42c时,第三台密码机的电子管突然熄灭,灯丝残留的黑斑直径(0.9 毫米)与前两台烧毁的电子管完全一致。他立刻在墙壁上用粉笔划线:“42c= 电子管临界值”,下方标注 “启动手工加密预案”。
【特写:陈恒将电子管残骸放在放大镜下,灯丝熔断处的显微照片显示,熔断点直径(0.18 毫米)与 “紧急” 指令的校验位长度完全对应。他在笔记本上记录:“高温失效规律:每超临界温度 1c,加密误差增加 2%”,字迹因汗水晕开,边缘形成的波纹与温度曲线重合。】
傍晚的加密会议上,陈恒摊开维吾尔语字母表:“共 32 个字母,笔画数 3-7 画,刚好对应核材料重量参数范围。” 他用红笔圈出 “?” 字母(3 画):“这个对应 30 克基础量”,又圈出 “?” 字母(7 画):“对应 70 克最大量,必须双人复核。” 通信员发现,字母表的排列顺序与密码机的按键布局惊人相似,3 画字母集中在左侧,7 画字母集中在右侧,减少了紧急加密时的操作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