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219章 通信技术人员外语培训加强

卷首语

“画面:1960 年 7 月的北京邮电学院,蝉鸣穿透绿藤缠绕的教学楼窗口,俄语培训班的留声机正播放着断断续续的技术文献录音,26 岁的学员小张攥着磨破的单词本,盯着黑板上的 “trAnsгhaлa衰减’,记住,衰减要重读‘衰’对应的‘г衰减’。”

为解决发音难题,老徐让学员对着镜子观察口型,自己则逐个纠正:“发‘p’音时舌尖要像振动的簧片,就像咱们调试继电器时的颤动。” 技术员大刘因卷舌音不准急得冒汗,老徐便让他含着筷子练习,这个方法源自他在苏联留学时,导师纠正他 “颤音” 的经历。

三、电路图上的语法课

在语法教学中,老徐发现学员对复杂变格望而生畏,便将名词变格与电路节点一一对应:“第一格是设备全称,像‘发射机’;第二格是所属关系,比如‘发射机的线圈’,就像电路图上的‘线圈 L1 属于发射机 t1’。” 他将《电工学》教材中的电路图翻译成俄文,让学员在标注元件名称时掌握格的变化。

学员小陈在翻译 “电阻 r2 并联于电容 C1 两端” 时卡壳,老徐便用导线和元件演示并联电路:“‘并联’是‘пapaллeлbho’,记住,两个元件并排就像‘п’和‘a’并列,所以词首是‘п’。” 这种将抽象语法具象化的教学,让小陈的翻译准确率从 30% 提升至 80%。

四、深夜里的单词突击

8 月,培训班迎来高强度的文献翻译考核。老徐发现,学员对 “n3гhaл cлa6”(接收信号弱),到查阅俄文维修手册,再用俄语口述排查步骤。老徐扮成苏联专家提问:“ecлn ahtehha n3haжata, kak ee 3amehntb?”(如果天线老化,如何更换?)学员大刘沉着应答,手指准确指向图纸上的 “Аhtehha 3ameha??”(天线更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