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朗月 作品
第229章 时德叡携七州归降唐朝(第2页)
秦王于汴水大营接见时德叡时,特意命帐中撤去刀戟仪仗,仅留行军司马杜如晦陪侍。时德叡则解甲卸剑趋步入帐,伏拜道:"末将困守尉氏三载,今见殿下旌旗蔽日,方知天命在唐。"
李世民疾步下阶扶起,执其手曰:"闻公以七州士马保全乡梓,此非私忠,实存大义!昔光武得渔阳突骑而定河北,今孤得时公,犹胜渔阳精甲。"
言罢取案上金错刀相赠,刀铭"戡乱"二字乃李渊亲赐之物。时德叡再拜欲辞,李世民正色道:"公以汴西七州归朝,当领七州总管;昔周公封于杞以续夏祀,今以杞国公之爵酬公保全华夏之德。"
帐外忽闻鼓角齐鸣,正是唐军押送二十车绢帛犒赏归附将士,时德叡部将隔帐山呼李唐万岁声震辕门。
归唐后的时德叡参与河南道军政事务,之后在洛阳围城期间,其辖地为唐军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补给,次年又随军参与平定刘黑闼之乱。贞观初年未见其活跃记载,推测或因年迈淡出军政,其爵位承袭情况亦未见史载。
值得注意者,时德叡作为河南豪族代表,在隋末乱局中审时度势的政治选择颇具典型性,先附李密瓦岗军,后归王世充,最终择主李唐,这种"三易其主"的经历折射出当时地方势力“见风使舵”的生存策略,也印证了唐代对归附豪族的包容政策。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