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入场券
江浙省的常务会议上,11 个地级市的市长正为钢铁城配额争吵。
苏南某市的代表拍着桌子:"我们有港口,人口众多,凭什么给苏北?" 、
苏北代表立刻反驳:"我们有 200 万闲置劳动力,工资成本比你们低 30%!"
坐在主位的省长突然敲了敲《省级框架协议》:"肖总在条款里写得清楚
—— 每个试点必须满足 '30 万人口 + 50 平方公里腹地 ',
你们自己对照条件。"
他心里早有盘算:把两个名额给苏南(负责高端商业体),
三个名额给苏北(侧重物流产业园),既平衡地域发展,又能从肖氏拿到 "全省统一配送" 的额外补贴(每年 2.3 亿美元)。
这种省级层面的平衡术,在全国各省轮番上演。
西疆自治区将唯一的试点放在口岸城市,要求钢铁城必须配套 "边贸免税区";
西南某省则用 "稀土矿开采权" 换来了 10个配额,条件是肖氏的 dvd 生产线要转移 10% 到当地。
现在是赵宏全权负责大华国的钢铁城。
他也传出消息,除了要建钢铁城,还要建大量的超市,大量的仓储。
同时承诺,在地当开工厂,把当地的特色产品,借助全球的超市和便利店,带到全世界。
其实大家最看重的是这一点。
如果真能借助超过40万家的便利店,把特产产品销掉,那绝对能带动当地的农户及带来大量的税收。
比如快餐面,一家店一年能销1000个(往少说),40万家就能销售4亿桶。
假设一个便利店能有5毛钱税收,那将有2亿的税收。
1994年的2亿,可是相当值钱的。
很多县gdp都没有2亿。
特别是特色产品,销量会更高,税收会更多。
但是,这对肖爱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垄断的好机会。
这个时候还没有“地标产品”的说法。
如果肖爱国提前借助修建钢铁城的机会。
把全国的地标产品拿下。
这才是能源源不断产生金钱的金矿。
而且能极大的促进超市和便利店的销售。
这对肖爱国的益处,没人看得清(地标产品真是金矿,药材有地道美食的说法,农产品有地理标志,如沙塘橘、武鸣沃柑、文山三七、普尔茶、龙井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