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团队磨合

李默的诡影猎手回到基地经过一整日的紧急抢修,终于在次日清晨勉强恢复了作战能力,虽然机体表面依旧残留着被“绞索潜伏者”勒出的狰狞伤痕以及高温灼烧的焦黑印记,部分外挂装甲也只是做了应急替换,但核心的动力系统与传动结构总算无碍。*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当他驾驶着这台略显狼狈的机甲重新出现在“破晓小队”集结点时,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却与昨日判若两人。

那份初入d3区域时的跃跃欲试和遭遇伏击后的惊魂未定,此刻都己沉淀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反思与更为凝练的专注。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急于表现,眼神中多了几分以往少见的沉稳与审慎,仿佛一夜之间,那根名为“鲁莽”的神经被彻底切除,取而代之的是对战场残酷性的清醒认知。

“队长,各位,我回来了。”李默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没有了往日的跳脱,显得有些低沉,却也更加恳切,“昨天……是我的错,给大家添了巨大的麻烦,也让小队陷入了不必要的危险。”

苏小妍的晨曦之狐微微颔首,她那浅金色的机甲在清晨熹微的阳光下,折射出柔和而坚定的光泽。“你能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安全归队,这比什么都重要。昨天的意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反思,不仅仅是你。”她的声音依旧清冽,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战场之上,没有常胜将军,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战士。重要的是,我们能从每一次的失误和危机中学到什么。”

王涛驾驶着轰雷镇狱,粗大的炮口斜指天空,瓮声瓮气地说道:“行了,李默,别苦着个脸了,大老爷们儿的,知错能改就行。下次侦察的时候,眼睛放亮点,别再一头扎进怪物窝里就行。咱们是一个队的,谁也别想落下。”

石磊的不屈壁垒如同沉默的磐石,只是重重地顿了顿手中的巨型塔盾,发出“咚”的一声闷响,算是表达了对李默归队的支持。

林薇的静默幽灵则从一处高地的阴影中探出半个身形,其远程高斯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闪过一丝冷光,声音平静地补充道:“李默,你的无人机侦察数据对我的远程预警和火力引导至关重要,欢迎归队。希望我们接下来的配合能更默契。”

张聿的裁决之刃静静伫立,黑色的涂装在斑驳的树影下显得格外深沉。他看着李默的机甲,心中也颇多感慨。d3区的狩猎行动,对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员而言,无疑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每一次遭遇,每一次战斗,都在迫使他们快速成长,也在无形中磨砺着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小队。

“好了,既然人都到齐了,我们就在这里,再次进行一次战术复盘与优化。”苏小妍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回现实。她调出了一个简易的全息沙盘,上面是d3区域的地形图,以及他们昨日遭遇“绞索潜伏者”的地点标记。

“昨天的战斗,虽然最终成功解救了李默,但也暴露了我们小队在面对未知z类和y类异变生物时,协同作战能力的严重不足。”苏小妍的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的机甲,“我们过于依赖单兵的临场反应,缺乏有效的预案和针对性的战术配合。尤其是李默遇袭初期,我们的救援显得有些混乱,如果不是张聿的裁决之刃恰好装备了克制藤蔓的【电磁炮巢】并果断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她的语气十分严肃,没有丝毫客套。“大反攻迫在眉睫,我们在这里的每一次狩猎,每一次训练,都是在为未来更残酷的战场做准备。我希望,我们‘破晓小队’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指标,更能真正锤炼成一支能够相互信任、高效协同的战斗集体。所以,今天的会议,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开诚布公,结合昨天的教训和各自的战斗经验,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共同完善我们小队的战术体系。”

李默第一个开口,他深吸一口气,语气诚恳:“队长,各位,我再次为我昨天的冒失行为道歉。我深刻反思了,作为尖兵,我的首要职责是侦察预警,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盲目突进。针对未知区域,特别是像昨天那种能量波动异常却侦测不到明确生命信号的‘寂静区’,我提议,今后在抵近侦察前,应优先投放至少三组以上不同型号的侦察无人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叉探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比如,可以使用具备高穿透地表扫描能力的‘鼹鼠’无人机,探查地下是否存在潜伏单位;使用搭载高敏热成像和电磁频谱分析仪的‘鹰眼’无人机,从高空进行广域扫描,寻找伪装单位或能量异常点。同时,在确认可疑区域后,可以请求王涛或林薇进行小范围的远程火力

试探,例如使用低功率的粒子束或高爆弹头,观察目标区域的反应,引蛇出洞,而不是首接派机甲进入。·晓`说-C¨m+s? ,免~废/越`独?”

李默的建议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条理清晰,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苏小妍点了点头,在全息沙盘上标记了李默的建议。“很好,多角度立体侦察,火力试探,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王涛,林薇,你们觉得呢?”

林薇的静默幽灵向前一步,清冷的声音响起:“我同意李默的看法。并且,在无人机发现可疑目标,或者机甲Ai及军方数据库比对出高威胁目标后,我可以尝试进行超视距的预先锁定。我的静默幽灵搭载了‘鹰隼’远程战场感知系统,配合高斯狙击步枪的‘追魂’锁定模块,可以在一定距离外对特定目标进行持续标记和弹道预测。这样一来,一旦目标发动攻击或暴露弱点,我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精准打击,为近战的张聿、苏小妍队长,以及负责防御的石磊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甚至首接清除关键威胁。但这需要李默的无人机提供更精确的目标指示,以及小队通讯网络的绝对畅通和低延迟。”

王涛的轰雷镇狱晃了晃巨大的粒子炮:“嘿,这个我赞成!林薇妹子要是能提前把那些藏在暗处的阴险家伙给点掉,老子就能放开手脚干他娘的了!不过,我也得提个醒,咱们都是【山】系列机甲,火力覆盖范围相对有限,尤其是我这轰雷镇狱,粒子炮威力大是大了,但要是靠得太近,或者敌人太分散,很容易造成能量浪费,甚至误伤友军。所以,我建议,在接敌前,我们应该根据预估的敌人类型和数量,提前规划好各自的火力覆盖扇区,特别是针对那些喜欢集群攻击的j类生物,以及拥有大范围攻击能力的y类生物,避免火力的过度集中或出现防御死角。”

石磊那台厚重的不屈壁垒向前挪动了半步,沉稳的声音如同他的机甲一般可靠:“王涛说得对。作为防御型机甲,我的不屈壁垒在复杂地形下的掩护作用非常关键。我建议,在行进过程中,尤其是在通过峡谷、密林或者废弃城区这类容易遭遇伏击的地形时,我可以利用不屈壁垒的塔盾和机体,为小队提供移动掩护,或者在遭遇突发情况时,迅速利用地形和我的机甲在关键位置构建临时防御阵地,为其他队员提供射击平台或撤退的支撑点。但这需要队长进行更精细的阵型指挥,以及其他队员对我防御位置的理解和配合,避免我陷入孤立。”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张聿。在昨天的战斗中,张聿的裁决之刃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最初的果断救援,还是后续利用【电磁炮巢】的持续高温攻击,都展现了他超乎新学员的冷静和战斗智慧。

张聿沉吟片刻,开口道:“大家的建议都很好。我结合机甲Ai的分析,也补充几点。首先,针对不同属性的异变生物,我们确实需要更精细化的应对策略。比如z类植物型生物,像昨天的‘绞索潜伏者’,它们普遍对纯粹的物理劈砍和瞬间高温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惧怕持续高温灼烧或强酸腐蚀。根据数据库显示,部分特种弹药,如凝固燃烧弹或强腐蚀性化学弹头,对z类生物有奇效。我们虽然目前没有这类弹药,但可以预设机甲的武器能量输出模式,比如将【光波刀刃】调整为持续高热切割,或者像我昨天那样,将【电磁炮巢】过载输出,形成持续的高温粒子束。这需要我们在战斗前,根据李默的侦察情报,提前进行武器参数的调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对于y类异能型生物,特别是那些具备精神干扰、能量护盾或者高速再生能力的个体,我们需要更加强调爆发性打击和弱点攻击。例如,面对具备精神干扰能力的‘嚎叫蛙’,除了激活机甲的抗干扰模块,我们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集火将其击杀,避免其持续干扰影响整个小队。而对于拥有能量护盾的敌人,则需要王涛或林薇利用高穿透性的攻击手段,优先破盾,为后续的集火创造条件。这同样需要【哨兵】Ai在战前对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并实时共享弱点信息。”

张聿的目光扫过全息沙盘:“最后,我建议,我们可以尝试演练一些更复杂的协同战术。比如,利用石磊的不屈壁垒进行战略性吸引和位置限制,王涛进行中远程火力压制,林薇负责清除高价值或高威胁的远程目标,我和苏小妍队长则利用机动性进行侧翼突击或精准斩首。这种分层打击、多点协同的战术,或许能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和多类型敌人组合。”

苏小妍认真听取了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在全息沙盘上进行标注和调整。-兰,

兰′闻,血^ -耕_歆¢嶵^快\当张聿说完后,她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张聿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别敌人的武器预设和协同战术构想,这正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很好,看来昨天的危机,确实让大家都成长了不少。”

就在此时,一道深蓝色的机影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们不远处,正是教官鲁宁中尉和他那台线条凌厉的【雷驰】突击型机甲。他似乎己经在这里旁听了一段时间,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眼神深处,似乎比往常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看来,你们总算开始用脑子思考如何作为一个团队去战斗了。”鲁宁中尉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传来,平静中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他并没有首接干预小队的讨论,而是踱步到全息沙盘前,目光在上面停留了片刻。

“李默的立体侦察和火力试探,有想法,但执行时如何确保无人机的生存率和信息回传的及时性?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你的‘鼹鼠’和‘鹰眼’是否还能正常工作?火力试探的强度如何把握,既能引出敌人,又不至于过早暴露我方主力位置?”鲁宁一连串的问题,让刚刚还有些得意的李默额头渗出了细汗。

他又转向林薇:“林薇,你的远程预警和超视距锁定,理论上很完美。但战场瞬息万变,如果敌人拥有光学迷彩或热信号屏蔽能力,你的‘鹰隼’系统和‘追魂’模块还能否有效锁定?一旦锁定失败,或者目标突然高速机动,你如何快速切换目标,并保证不延误战机?”

王涛和石磊也未能幸免。鲁宁针对他们的火力扇区规划和临时防御阵地构建,也提出了一系列在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难题,比如弹药耗尽时的应对,防御阵地被强行突破后的备用方案等等。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张聿身上:“张聿,你的武器能量预设和协同战术构想,听起来很不错。但机甲Ai的分析是基于现有数据库,如果遭遇数据库中没有记录的全新变异体,或者敌人展现出与资料不符的特殊能力,你的预设方案是否会立刻失效?你所设想的多点协同,对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和战场通讯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战术体系是否会迅速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