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孙连城还能被重用(第2页)

在这节骨眼儿上,我们肯定会全力支持您的决定。

不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得把环境保护和相关措施跟上,不能落下。

我们会立刻动手改进,争取在汉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个好环境。”

沙瑞金为了这番话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觉得,这可是自己的大好时机,说什么也得抓住。

只有这样,他的未来才有保障。

光靠赵立春一个人,还不足以让他在官场站稳脚跟。

要知道,要想往上爬,关系和政绩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规矩。

李部长听了沙瑞金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把目光转向了高育良。

他今天来见高育良,主要就是为了这事。

他的计划离不开高育良的支持。

高育良作为省长,掌管着汉东的民生大权。

很多事情都得经过他的点头才行。

这可不是下个命令那么简单。

在地方上,有个原则叫“因地制宜”。

不管是政策还是法律,到了地方都得适当调整,不然就会水土不服。

这也是体制上要扩大地方权力的原因,免得上级滥用权力,给基层添乱。

李部长现在就想看看高育良的态度,这才是今天这场饭局的重点。

至于刚才提到高小凤的事,不过是给高育良提个醒,让他听话。

可惜,事情没按他想的那样发展。

所以,他看向高育良的眼神里,也带着几分担忧。

高育良在汉东这么多年了,自然明白李部长的心思。

房地产确实是个好东西,能拉动经济,但搞不好也会成为累赘。

隔壁韩国就是个教训。

怎么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对他们来说可是个大考验。

因此,沙瑞金说话也特别小心。

毕竟他一句话,就可能影响汉东的发展。

“李部长,我觉得这事咱们还是先实地考察一下比较好,了解一下汉东老百姓的真正需求。

您也知道,咱们中国人,买套房子往往就是一辈子的大事。

这事咱们得好好调查清楚,不然对汉东的整体经济影响可大了。

希望您能慎重考虑一下。

退耕还林的事,我也是这么想的。”

村民们靠种地过日子,咱们不能光喊口号,就断了他们的生计。

我打算赶紧弄个方案试试,先搞个试点,看看能不能从别的地方腾出点地来,别让

就算咱们多花点心思,也是值得的。

具体怎么办,我回头再跟您详细说。”沙瑞金说得那叫一个真诚,可话里头的意思,却让人琢磨不透。

高育良对李达康提出的两个要求都点头同意了。

这事挺让人纳闷,但李达康脸上一点异样都没有,反而笑着举起酒杯,好像高育良的话正好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大家就这样高高兴兴地散了。

到了李达康办公室门口,孙连城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敲了敲门。

如今的孙连城比从前硬气多了,虽然区长的位置没变,但因为上次高育良在会上不经意提到他,他现在区长当得是稳稳当当,再也不用去少年宫看星星打发时间了。

其实当时高育良也就是一时兴起,想给李达康提个醒,顺嘴说了孙连城的事,哪想到这句话竟然给孙连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省长还记得他?还记得他的付出?这可不是小事,这可是他重新站起来的大好机会。

这种机遇在官场里可不常见,孙连城紧紧抓住这次机会,丝毫不敢放松。

他明白,不仅要保住区长的位子,还得借着这股东风再往上爬一爬。

像他们这些一把手,有时候会有破格提拔的机会,要是能被高育良看上,就能和李达康平起平坐了。

这不是白日做梦,而是真有可能发生。

所以孙连城铆足了劲,想要干出一番事业。

他本身能力就不弱,不然也坐不上区长这个位子。

但以前书记丁义珍摆出一副副市长的架子,光明区的事全包圆了,一点都不放手,孙连城也没办法,只能配合。

眼瞅着光明区的地快卖光了,又摊上大风厂的事,李达康当了个甩手掌柜,拿钱走人,剩下的烂摊子还得孙连城来收拾。

没办法,孙连城只能亲自上阵。

毕竟高育良刚夸过他,为了表现自己,他豁出去了,用自己的面子帮开发商买下了大风厂的土地,这才解决了资金问题。

李达康避开了发改部门的质问,全靠孙连城运作。

虽然孙连城平时看起来懒洋洋的,但真要办起事来,他的能力和效率还是挺靠谱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

孙连城还能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