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与子同梦 作品

第184章 陛下之过,非公主之错(第2页)

有一些追求真理,追求公平的种子,无声无息的就种下了。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麻木不仁的。

原来,不是这个世间再也没有那追求公理的人。

原来,那个曾经教他们要坚持真理的人,不是空口说说而已,她在以身作则。

纵然在那样的过程中有过太多挣扎和不安,终究刘徽站出来,迈出这一步。让天下人看到,那高高在上的人里,也有为寻常人追求一份公平,追求一个公道的心。

纵然前路很难。再难,刘徽拼了一个头破血流,失去所有,她都选择走下去。

连刘徽都可以放弃一切,为世间争来一个公道,他们又有何不能争的?

有些腐烂之风,无声无息的随着刘徽的作为而被驱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圣人之教导,圣人所为到底怎么样,他们不清楚。但如今的他们,看着刘徽又觉得,当如是。

世间多有不公,我辈中人,读书识字所求的也仅仅是拼尽全力为那受尽磨难的人讨得一份公道,让他们好过一些。

朝堂上,对刘徽一事绝口不提。

倒是有人提了一句,却是百越之地的郡守送来消息,刘徽到了百越。

三个月,半分消息都没有,如果不是霍去病还活着,怕是都以为刘徽也死了。

卫子夫急得坐立难安,还不敢催促。

终于,百越之地传来了消息,刘徽到了。

“陛下,刘徽已至百越,这是九真郡郡守送来的消息。”百越那样的地方,瘴气多,山林密,而且都是未经教化的山民,临海之境还有海贼作乱,刘徽到那样一个地方,要是能够在那儿没了,真是太好了。

谁能想到刘徽都那样的惹怒刘彻了,刘彻连剑都拔出来了,刘彻竟然没有动刘徽。

刘徽真是想死,若非卫子夫捉得快,刘徽怕是也死了。

那么好的机会能把刘徽弄死,竟然还让刘徽活了下来,可惜了!

感慨之余,一声刘徽唤来。

“刘徽也是你能唤的?拖出去杖三十,从今往后,不复用。”让人更想不到的是,他们以为刘彻对刘徽一千个一万个不满意,也是刘彻下的令,夺去刘徽的封号,贬其为庶民,甚至都从刘氏除名,此刻听着有人直呼刘徽的名,刘彻不悦之极。

他们父女间的事,刘彻打得骂得刘徽,那都是他们父女的事,何时轮得到他们底下的人参与多嘴?

刘彻一声令下,殿外的羽林军上前,将人拖下去。

“陛下,陛下,臣有错,臣有错,请陛下恕罪。”一口唤着一个刘徽,想象刘徽从长安到了蛮荒之地,将要面对的是未经教化之民,瘴气多,蛇虫出没,将来的日子一准要不好过的,正高兴着。下一刻,乐极生悲,先惨的人成了他。

听着刘彻的处置,人可算是反应过来了,来不及了,刘彻已经让人处置。

处置了人,朝堂上众人都明白,盛怒之下,刘彻无论对刘徽下达过多么过分的命令,有一条他们都别忘记了,父女之间无论吵得再怎么凶,那都是家事。

生气时的刘彻可以拔剑,在刘徽拉住剑要刺向自己时,刘彻是急于将剑收回,生怕刘徽真把自己扎着。

刘彻再气也没有想过要刘徽死。

而且,刘徽多年来到底为刘彻做了多少事,看看眼前的灯笼,再看看在刘彻身后挂的图,那都是出自刘徽之手。

刘彻可以生气,气过之后,他不可能想不起刘徽的好。

尤其在有对比的情况下,更会让刘彻看得分明,懂得无论是为臣为子,刘徽都远胜于无数人。

旁人费尽心思用尽手段的算计刘彻,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刘徽是费尽心力为刘彻分忧。

大汉今日的繁盛,刘徽在其中出力几何,无人比刘彻更清楚的人。

忌惮刘徽的刘彻,是怕刘徽以为自己为大汉做得多了,为他这个父亲做得多了,生出骄傲之心。刘彻敲打人一番,本意是让刘徽不自傲。

刘徽为了一个周五不惜违背他的意愿,最后更是直骂刘彻。

刘彻当时火冒三丈,可是回头一想,刘徽求的是什么?

她不贪恋权,也不在意钱。所作所为都是为大汉。

周五之死,何尝不是死得冤。

刘彻在其中当真一点错都没有吗?

有些事没有人敢细提,但随着铁雄让人送上周五多年来写下的案例,由衷的道:“臣和周中尉相识多年,臣自问在查案一事上远不及周中尉。可惜她的所有心思都在查案上,更想追随公主左右,于河西那样百废待兴之地,随公主一道教化万民,惠于苍生,否则刑部尚书的位置该是她的。公主让周中尉整理查案的技巧,以供天下人阅览,鸣堂之内查案的人都看过。臣也是受益匪浅。”

话不用多说,只要让人看到周五的付出。

当日查查长安的案子,本来也是周五职责所在。

因为死去的都是女子,才会让刘彻点名让周五去查,最后闹成这般模样,也在刘彻意料之外。

除了一个刘端外,到底有多少人在其中推波助澜,刘彻都让人查了。

然后,那些一心要让刘徽吃亏,想让他们父女反目的人,全让刘彻捋了官。甚至有好些个闹腾最积极的人都让刘彻杀了!

刘彻的一波操作让人惊呆了!

他他他,他怎么能因为有人挑拨他和刘徽的关系,直接迁怒于人?

为何不能?

挑拨他们父女的关系,让他们父女闹翻,刘徽生死不明,都是因为他们的缘故,刘彻心里何尝不是攒了火的想跟人发泄。

刘徽那儿,把人赶出去,如刘徽所愿的把封号给撤了,人也给流放了,甚至贬为庶民。

刘彻以为他会痛快的,痛快的以后都不用再为刘徽发愁。

事实上,刘彻一天天没少想刘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汲黯那样一个人,骂起刘彻来是半点不曾留情的主儿。

在没有人敢论及刘徽的时候,他提了,感慨而道:“公主是真正的有心人。”

刘彻不能否认这一点,刘徽从来都是一个有心人。

“臣也有儿女,早早也是当祖父的人。公主的性子,陛下是知道的,待人以诚,以国事以陛下为重。陛下不满公主为了周中尉而一再有违陛下之意,在臣看来,这是公主的长处。公主对天下人都怀有怜悯之心。仁慈,博爱。”汲黯的人品摆在那儿,他连刘据都不作评价,对刘徽,纵然刘徽的才干摆在那儿,也不会在刘彻面前夸赞。反而屡次提醒刘彻要对刘徽多加管束。

第一次,汲黯夸赞起刘徽,是在刘彻盛怒之下。

“陛下扪心自问,公主多年行事,可有对大汉不利,对陛下不敬之举?胶西王杀人害命,在天子脚下都无法无天。周中尉只是尽职尽责查查案子,找出证据,为死者讨一个公道。陛下将此案压下,更在胶西王对周中尉不利时不曾阻止,便是对胶西王的放纵。陛下容得一个胶西王目无王法,却容不得公主为死者寻一个公道?”汲黯一如既往的犀利,别人在刘彻跟前只字不敢提的事,他直言不讳。

“以法而论,胶西王早该杀之。以情而论,陛下,公主是您的女儿。陛下对公主有失公允。对周中尉,太过凉薄。有功之臣若都只是落得一个跟周中尉一般的下场,陛下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吗?”汲黯再问,刘徽在杀胶西王的事情上,在汲黯看来是冲动了,可那也是让刘彻的不作为给刺激的。

一个周五死得太冤。

不,是那些死在胶西王手里的人都太冤了,怎么能放纵不管?

刘彻想解释,他并未打算不处置刘端,只是想放放,待泰山封禅后再处置。

话到嘴边,心知一番解释没有意义。

“陛下以前是盼着公主能干,如今是看着公主太能干,心下不安。陛下,此是陛下的心境有错,是陛下之事,与公主无关。陛下因自身不安而不顾国法,不顾群臣,也让公主寒心,怨不得公主不能容。”汲黯说都说了,到了如今这一步,更加直言不讳。

刘彻让汲黯说破心思,无地自容。

“公主对陛下所言,臣不知陛下听进了多少。臣是都听进去了。公主谢陛下的重用,也自知陛下的心理,她一再退让,将手中的生意上交,将鸣堂,书阁,一应对大汉有利的基业都上交陛下。这些,并非是在周中尉出事后才发生的吧。”汲黯自问对刘徽有所了解,清楚的知道刘徽是怎么样的性子。

权也罢,钱也好,刘徽不是一个贪图的人,甚至纵然是她本身立规矩,也是会想方设法的让人对她多有约束。她知道权力不能太过于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刘徽手里握的权和利,仔细一看就能够看出来,她对诸事起一个头,把规矩立好后,她毫不犹豫抽身。

大方向刘徽掌握,每年定时查查,看,都办得井井有条,没有丁点不像样。

刘彻默不作声,盐利一事,刘徽早就提过应该要收回来,不能放她手里,是刘彻花钱花得太痛快,不乐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