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宇琼楼135
“抄家了?抄了谁的家?”
金家的庄子上,大太太史氏捡着佛豆,眼睑都未抬,“横竖抄不到这庄子上来!随他们去吧。”
李嬷嬷急道:“是史家!是王家!舅太太遣了人来求,说已经拿了舅爷下了大狱。表姑娘打发人来,求大太太千万求着公主和四哥儿……王家事不与她相干……”
大太太以为听错了:“抄家?史家乃公侯府邸!”
“都抄了!北静王薨逝了还要治罪的!”李嬷嬷叹气:“而今不能提四王八公!不能提了。都抄了,砍头的砍头,发配的发配……散了!”
“散了?”大太太手里的佛豆掉了下去,她急忙起身:“去!去看看!”
于是,便去看了。
那般尊贵的太太奶奶们,就这么被驱赶着。
那是南安太妃,当年只远远的看了一眼,便被史家的嬷嬷斥责,说自己长的碍了贵人的眼。那是北静王府的妾室,当日能见一面为荣幸之人,尚不如路边的丫头尊贵。
而后,她看见了月娥,自己的亲侄女。
她下了马车,急切的想近前去。月娥哭着伸着手,一声声的叫着姑母。
“嗳——嗳——”姑母在!她上了马车,想看看将女眷安置在哪里。
结果,女牢早有,都关了进去。
她花了银钱买通了女牢头去看望,月娥一下子扑了过来,隔着栅栏:“姑母,救我!姑母,救我。”
大太太:“……我如何救你?”
“求公主……求公主说亲。我未曾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呀!”
“嫁夫随夫……”
月娥愣了一下,更大声的哭了起来:“姑母,我嫁何人,不是你定的吗?当日让我嫁给你夫家侄子的是你,自己做主退婚的还是你。再说亲,又是你一力促成,嫁劳什子王家……一家子混账东西……”
大太太无言以对:“……”当日老太太说的是对的,若是嫁给史家旧部之子,而今太平的过着日子,又如何会落得如此境地。
她将银钱往出拿,全塞了过去:“你容我想想办法!你容我几日。”
看着月娥眼里有了亮儿,她逃也似得离开了。她知道,她的话兑现不了!
从里面出来,看见一尊贵的妇人来了,这是贾家出嫁的姑奶奶,谁能想到,会如此呢?
要上马车了,大太太愣了一下,那不是甄家那个……甄莲,她来此作甚?
甄莲没进去,但还是用银子贿赂了牢头:“那府里……几个姑娘是极好的!大娘,您积德行善,多护持些。”
说着,便跪了下去:“我给您磕头了。”
大太太悲从中来,竟是哭了出来。这可是当年的世子妃,甄家的嫡长女呀,尊贵的可比公主。而今呢?而今竟是给一卑贱的女牢头跪下了。
贾敏回头去看,何尝不触动。她的母亲一脸病容,躺在草窝里,只探春守在边上。
李纨靠着角落坐着,王熙凤散乱了头发,面色苍白,靠着平儿。
王夫人看过来,而后惊喜:“老太太——老太太——姑奶奶来了——姑奶奶来了——”
贾母看了过来,母女俩对视,而后皆哭了出来。
“敏儿——”贾母起身,被搀扶着过去,母女俩隔着栅栏把手握在一起。
“母亲,沿途我已叫人去打点……”
贾母摇头:“我一把老骨头,活到而今已经尽了。只有一事,我放心不下。”
“您说!您说!”
“宝玉!宝玉是个好孩子……我将她托付于你!”贾母说着就叹息:“他自来体弱,受不得苦楚,你若能求了林姑爷……”“母亲!”贾敏摇头,“一路我必定打点……”多的我当真做不了。
贾母眼里的光一点点的散了,眼神的浑浊了起来:“指望不上——指望不上——都指望不上——”
元春跪在皇后面前:“娘娘,奴婢愿嫁。”
什么?
“边陲有军功者,求娶难!奴婢自愿择婿远嫁边陲!”她再叩首:“娘娘,求您成全。”
皇后看她:“你家获罪,你按例是不该留在宫廷。然则,你还算聪慧谨慎,如你这般女官,去皇家别院、行宫,未必不能安稳一生。若真有成婚之念,过两年放你出宫便是了。”
时过境迁,你在京城还可选一门好亲。
“娘娘,奴婢放不下家人,此一去好相互照应。”
皇后笑了笑,“可有军功者,赐婚罪臣之女,是赏?是罚?”说着,她朝后一靠,“这般吧,赐婚……万万不能!本宫放你出宫,婚嫁自由,来去自由,随你去吧。”
一点赏赐也没给,放了元春出宫。她不是罪犯,她是自由人。
出宫后便找了姑母,帮着寻一门亲事,她要嫁往边陲。
贾敏心疼极了,可而今谁不忌讳这出身?随便许人,白糟践了这么好的女子。
黛玉拿了钱匣子,进去递给元春:“公主说,北境不拘着女子。莫不如,表姐去北境。或是做生意,或是做旁的,许是就能立足了呢?有商户去北境,可让父亲打招呼,照拂于你。而今这般急于婚嫁,就怕帮不了家里,反倒是把你陷进去。”
说着,再往前推了推,“拿着吧!”
贾敏说黛玉:“这说的是什么糊涂话?!公主这般说,那是因着她是公主。你这般说辞,又是为何?”
黛玉:“……”她回了一句:“我若生了女儿,我只盼着她自个长了翅膀自己去飞,不必如母亲一般,束着自己,也束着我……”
“这丫头生生是魔障了!”
黛玉甩着帘子出去了,这一闹,元春便待不住了。她抱着匣子,起身告辞。
“你往哪里去?住在家里……”
不了!不用了,我自有去处。
无处安身,便去了庵堂。这里除了秦可卿和妙玉,竟是还有宝钗。
宝钗入宫时日短,家中获罪,便被宫中除名了。而今,母亲和哥哥都在牢里,家产查抄,竟是无处落脚。只能来此处,被收留一二。
元春问宝钗的打算,宝钗道:“还有堂弟堂妹,堂妹许了梅翰林家,堂弟宽厚,我已送信回去,想必堂弟必能来接我回家去。他们在金陵……也有家有业。
那里是祖地,又有祖业,此次并未牵连。叔父才过世,我守孝一年。看家中兄弟如何安排。身为女子,随分从时,听安排便是了。”
元春:“……”都说了,你堂弟宽厚,那自是会给你安排个妥善的去处。世交中总能寻到合适的,殷实的商户之家托庇终身,未尝不可。
宝钗问说:“你呢?”
“去盛城!”元春笑了笑,“许是……”先去看看。
“谁?”
廖嬷嬷也是惊诧:“贾家大姑娘。”
“就她自己?”
“还有个丫头!都是随着行商来的盛城,而今在那行商家借住。”
桐桐沉吟了片刻:“请!”
贾元春被请来了:“殿下!”
桐桐指了指座椅:“坐!”
元春没坐,只站着:“听林妹妹说,北境对女子约束甚少。”是!你该是看见了,满大街一半都是女子。
“殿下,我转了两日,想在这省城开一家女子茶水铺子。”元春说着,便递了一张帖子来,“不敢请公主贵脚踏贱地,便是嬷嬷和公主身边的姐姐们有空去坐坐,亦是感激不尽。”
桐桐接了帖子,这帖子写的极为雅正。
她点点头:“我知道了。”没说要去,也没说不叫去。
转脸却告诉了四爷,该招女差役了!有女牢头便能有女差役,毕竟女子在外走动的多,有这个需要!
像是元春这样的,官面上可以跟女差役打交道,求助,省了许多麻烦。
北境就是这个样子,父母官可以调整治理之法。
至于自己,就不去那铺子了。身边的人……爱去就去,不爱去就不去!
后来听说,这铺子做的很źǵ好,因着外出的女子多,她那铺子能洗浴,能上茅房,还带客栈,专接待女客。要饭食有饭食,要茶水有茶水。
还专门养着梳头娘子,若是有那正事出门应酬的,早早来铺子里梳洗装扮。
极快的便在这盛城立住了脚跟。
又一年,元春将铺子交给抱琴打理,嫁给了夷族一部落首领之子。那人是来找四爷办事的,无意中见了元春一次,惊为天人,要求娶了回去。
朝廷对异族宽和,也不讲什么是否为罪臣之女,一心要娶,元春便也嫁了。
彼时,贾家终于被落定,发配了来。
元春急切的找去,但谁又乐意去夷族?
贾母和王夫人彻底失望了,这一路不算辛苦,有姑奶奶关照。这路上一心还想着,到了就好了。听姑奶奶说,元春先来了,这丫头有成算,必能有法子的。
可谁知道,竟是嫁给了夷族。
许是太过于失望,许是没了指望,贾母病了,三天不吃不喝,人没了。
老太太这一死,家就散了。还是发配,还是不能走远,但也不必守在一起了。一南一北,相隔极远。若不想见,一辈子都见不上。
贾琏有他舅父关照,服劳役却做了小管事,管着一摊子人修修城墙水渠,累却并不如何辛苦。王熙凤放了平儿的身契,平儿还是跟来了,她倒是能置些产业,补贴家用。
王熙凤何等心气,如今反被照应,自己与自己置气,倒是三不五时病一场。只觉得要不是还有个巧姐儿,她死了反倒是不碍眼了。
贾珠果然带着儿子去做了军中杂役,去熬药,洗纱布,而后学学手艺。他是不缺银子的,只是银子不能露面而已,托林家收着,不时的捎带来用便是了。
李纨管家,如何肯善待二太太?探春瞧李纨翻了脸,带着贾环和赵姨娘便离了家。元春走时,赠了她十两银钱。她带着赵姨娘与贾环寄居道观,做些香烛黄纸也可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