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环河 作品

第1255章 再议渡江(下)(第2页)

“除了钱粮之外,江浙的几个军器局还要给北军提供大量的盔甲、火器等军械,江浙的几个织造局每年还要给宫里送几十万匹丝绸。”

由于这张应昌是武官对两江浙江地区给大明朝廷输送钱粮杂项并不是太清楚,实际上江南江西浙江地区的负担远远张应昌所说的这些。

“诸位,张某只是一个武将并不是文官,这些还只是张某知道的一些部分情况,但张某相信这东南三地对大明朝的重要性那比想象中的要重要的多。”

“张某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若东南失陷,或者是被战火蹂躏无法正常的输出钱粮,那这大明朝必亡!”

“这个道理我这个不通文墨的武夫都知道,那朝堂之上饱读诗书的衮衮诸公难道不清楚吗?!那大明朝廷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我等义军打过长江去把大明朝的钱袋子给烧了?!”

“再说了,这大明朝从朝堂到地方到处都是东南籍贯的官员,就连那卢象升都是江南的常州人。”

“这些东南籍贯的官员,他们能就这么看着咱们义军过了长江去把他们一家老小全部杀光,把他们的钱粮土地全给抢光?!”

这张应昌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大明朝廷不会坐视卢象升兵团因为缺粮欠饷而不能剿贼。

首先是朝廷对剿贼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其次是朝廷对剿贼督抚的支持力度,再则是东南地区对大明朝的重要性,最后则是大明朝东南籍贯的官员在朝中占比数量极大,且多数还是掌握实权的。

尤其是这最后一点最为重要,这些朝中的官员可以坐视流寇蔓延壮大,甚至也可以看着大明朝完蛋不管,但是绝对不会坐视自己几代人积攒的家业被流寇给祸害了。

如今这大明朝的首辅温体仁就是浙江人,剿贼的总理卢象升是常州人,虽然这两人属于不同的派系且还有仇,但是在维护个人利益方面是一致的。

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这温体仁以及朝中的一些与东林党不对付的官员,比如浙党、赣党之类的地方派系势力,在这个关乎到身家性命的问题上面是绝对不会和东林党人卢象升为难的。

...

张应昌这番有理有据的话一出,这李子建瞬间就卡壳哑火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因为这一点他确实是没有考虑到位,他单纯的就只是考虑了军事问题以及表面的政治问题,并没有去考虑深层次的政治问题。

这在坐的周杨刘孔等人本身就对渡江作战所持的态度是没有态度的那种。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这不管过不过江那还是得打仗,这到江南去打还是在江北中原打仗,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再加上这几人本身就对部队老兵战斗减员严重有些担心,所以听完张应昌这番话后,这几个人都一致认为渡江计划应该无限期的搁置!

只见那周兵第一个跳出来对王铁说道:“大帅,老张说的有理,这卢象升到时候肯定是会有粮饷打仗的,如今营里的情况您也是知道的,这个时候咱们可不能再跟官军硬碰硬了!”

“是啊!老周和老张说的都对,我看明年咱们就找个地方先猫一段时间看看形势再说吧!”这一旁的杨英跟着周兵附和道。

紧接着那刘体纯也对王铁说道:“大帅,诸位兄弟们说的没错,这仗不能再继续打了,要给咱们营里留点种子生根发芽。”

那孔有德两手一摊对王铁说道:“大帅,我反正是无所谓的,只要能搞到战船我立刻领着手下的弟兄去干掉官军的水师,但在地上对付这卢象升咱们还是得慎重。”

随后这一屋子的弟兄都看向王铁,那王铁瞧着众人投过来目光一时半会也没说话,就这样整个屋子里边沉默了起来。

王铁这沉默肯定是不代表着默认了大伙的的意见。

虽然这张应昌说的非常有道理,铁营目前最好的选择那就是见好就收,赶紧从江北这个是非之地离开,免得被卢象升兵团重拳出击。

但王铁作为统帅又不能只是考虑军事上的问题,这同时也要考虑一下政治上的影响。

这政治影响就是如果铁营一旦从江北撤退的话,那些跟随铁营的农民军首领就会对铁营产生怀疑。

毕竟你王大帅当初领着大伙们出潼关东征的时候牛逼可是吹出来了,要带着大伙们打出一片基业,让弟兄们当上坐寇过上一把官瘾。

而如今铁营突然之间就从这江北窜了,那这些义军首领们就会怀疑王大帅的能力和实力不足以带领大伙们当坐寇。

如此一来就会有不少的义军首领离开王铁自谋发展,即使依旧跟随铁营的义军首领那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听王铁的话。

当然,现在实际上也是阳奉阴违,但好歹还有“阳奉”,总比过去直接鸟都不鸟王铁强。

这王铁好不容易通过几场军事胜利建立起的一点盟主权威将会荡然无存,王铁这个盟主又会回到过去那种有名无实的状态。

...

哐当!——

就在王铁沉默之际,在王铁的身边突然传来一阵倒地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