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作品

第三百二十五章 无知(第2页)

  韩雨似乎再次找到了赵晨光言语中的一个小小的“漏洞”。

  韩雨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让赵晨光既无奈又佩服。

  不过没有关系,在当前环境下,韩雨等人插翅难飞,当务之急无非就是解开他们心中的疑问,时间嘛,他赵晨光有的是。

  赵晨光解释道:“‘水滴’,它本来是陨石中的一个装置,是那个文明耗费多年建造的文明演进的智慧结晶,可惜因为撞击损坏,不慎将一部分甩在了外面。

  你可以认为是一种将物质分析转化的工具,它被设计出来主要就是吸纳存储物质一种媒介。

  无论是什么物质,只要是接触到‘水滴’就会被打散重构,它的分子结构会在打散前被记录下来,时机成熟时,这些被打散的机构可以还原如初。

  但人类不是普普通通的物质的排列组合,当人类接触到‘水滴’之后,虽然他的分子组成结构都被存储了,但是重新排列组合的时候,是将其先前的所有一切结构打散重组的,无论如何,人都只能恢复成最初进入‘水滴’时候的样子,没有任何发展的可能性,他的逻辑思维想象力等等一切都不会再回来,只会变成一个储存记忆的标本。

  也就是说,人类进入‘水滴’的一瞬间,他的人生实际就已经停止了,跟死了没什么区别。

  如果要想进入到‘火种’内部,去探索文明的真相,那么需要走‘通道’,而不是走捷径。

  这个通道在陨石上,而不是在‘水滴’上。

  所以,只有我和昆仑山上的这些人选对了路。

  其他人,你口中的科学家,则是不幸枉死,成了‘火种’的记忆标本罢了。

  他们的记忆会伴随‘火种’的存在,一直留存其中,但他们不会像我这样,思考,想象,拥有未来。

  他们被永远地封在了自己的监狱里,永远不再有自由。”

  与“水滴”的真相一同被揭开的,还有残酷的现实,那些接触到“水滴”的物质和人,都无一例外地被收集到了陨石里面去,成为了地球文明的标本。

  这也就意味着,此前所有的营救计划,只是信息不对等下徒劳,毫无意义的努力以及人类在更高等级文明下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