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玛德琳的红野麦面包(第2页)

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之后,伊萨米又来到了窑炉旁,打开了炉门,扫净灰烬,将余烬推至炉门侧,关炉门再焖三十分钟,此时炉温差不多就来到了最合适烤面包的温度,也就是炉心在二百三十摄氏度左右。

不过虽然没有用过这种面包炉,但是伊萨米还是用过披萨炉的,所以在判断炉温时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哪怕没有红外温度计也能把握个八九不离十。

此时最下方,明火余烬附近,温度依旧在三百摄氏度以上,这里被称为炉膛,一般披萨炉的结构就是提高炉膛,直接用这个温度最高的位置进行烤制。

而这种面包炉的核心烤制区,距离下方的明火还有一些距离,需要把温度控制在二百摄氏度到二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依靠的是四周石板辐射的热量,一般会被用于烤制欧包、硬壳面包等。

而最上方的炉喉,温度则是在二百摄氏度以下,用于制作那些精致的糕点,而今天制作的玛德琳特制红野麦面包,就是要在这个区域制作。

其实一般的红野麦面包属于硬壳面包,在炉心进行烹饪是比较合适的,不过玛德琳婆婆在和面时做了一些改进,所以要在温度最低的炉喉进行烹饪。

又拿过了一个铸铁模具,在里面刷上鸭油和粗粒玉米粉,这里可以算是伊萨米的自行发挥,这其实也是一种防粘膏,效果要比黄油更好。

将模具推进炉中预热上十来分钟后取出,将刚才二次发酵好的面团拿过来,按进了这个模具中,用长柄木铲将模具推至炉喉穹顶区。

先向炉膛余烬泼半杯水,迅速关炉门,制造大约五秒左右的强力蒸汽,喷涌上来的蒸汽可以使面包膨胀裂口。

前八分钟一直关着炉门,利用辐射热定型,随后开炉门,用木铲将模具移至炉心石板区,花上七分钟左右使外壳焦糖化,等到面包外壳呈深琥珀色,边缘泛金红时便可以取出了。

用木铲快速取出模具,震动模具释放热气,随后将面包脱模置于藤篮中,盖上亚麻布自然冷却下来。

当然,现在刚刚出炉也是可以直接吃的,不过玛德琳这种古法面包坊,是没有保温设备的,所以不能保证每一个顾客前来时都能买到刚刚出炉的面包,所以在设计菜单时会专门让面包降温之后依旧保持口感和香味。

而且由于用窑炉烤制面包时,温度并不像烤箱那么均匀,所以需要更长时间稳定面包组织,在这个时间里,伊萨米已经开始筹划下一炉面包了。

莉娅过来时,伊萨米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她正好看到了伊萨米在余烬焖烧时,在余烬上撒了一些迷迭香枝,一股烟雾顿时升腾了起来。

“来,尝尝看吧。”伊萨米打开旁边的藤篮,取出一枚面包,递给了莉娅,“看看我的手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