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三死(上)(第2页)
此外,雨中戏往往是整部作品的高潮。需要多次重复拍摄。一月的霞滩气温只有十度左右,这样的天气里,在冷雨里浇上一遍又一遍,也够演员喝一壶的。
与这些难题相比,雨中戏耗费大量资源人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值一提了。
《安娜多丽雅》剧组严阵以待,骆尧知道这场戏有多么重要,今天一整天,只排了这一场戏。务必要让商叶初做到尽善尽美。
商叶初当然明白骆尧如此安排的用意。
赵乐乐这一角色,不夸张地说,是商叶初从业以来,最讨厌的一个角色。她所做的那些恶事,商叶初想十天十夜,也理解不了。
剧情中,赵乐乐刚刚害死了一整个村子的自梳女,也害死了自己最重要的爱人。观众此刻对赵乐乐的厌恶,必然已经到达了极点。如果赵乐乐的悲痛不能带动起观众的悲痛,赵乐乐的悲哀不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这一角色就彻底毁了。她会变成经典的荧幕二世祖形象,千万人唾骂,变成林枫语这一角色的垫脚石和踏板。
赵乐乐的悲、哀、绝望,必须让观众又爱又恨——咬牙切齿之余,生出一点无可奈何的怜悯。让人觉得,“她虽然害死了一整个村子的人,可她也实在可怜”!
这恰恰是商叶初最无法共情的一点。
“她们只是失去了生命,但赵乐乐可是失去了爱情啊!”
在看到剧本这段情节的第一天,这段话就鬼使神差地黏在了商叶初脑膜上;直到现在,仍在商叶初脑中三百六十度立体回放!
在商叶初看来,生命当然大于爱情。那种实在不惜命的,自己为了爱情抛却生命也就罢了,连累得别人七横八竖地死,这不神经病吗?
为此,商叶初数次找到骆尧,或委婉,或直接地向对方咨询过这个问题。
当然,商叶初并不是强迫骆尧改剧本。想成为伟大的演员,当然要什么角色都肯尝试。角色一旦不合心意,就让导演编剧改本子,只能永远蜷缩在舒适区。
赵乐乐这个角色固然神经兮兮,可一旦演好,不更能拓宽戏路,增进本事吗?
商叶初希望骆尧劝一劝自己,把赵乐乐那种自私到极点的爱情观给她灌进脑子里。还请求骆尧,讲一讲浪漫凄美的女同性恋故事,给自己熏一熏味儿。
骆尧的故事库很丰富。什么喝烈酒割手腕开快车狂飙,不吝啬地给商叶初倒了一遍。
爱情是自私的。爱情是不道德的。爱情是破坏、占有和排他的。
骆尧吟诵道:“啊!当她离开之后,你会明白,为何毁灭性的飓风,都以人名命名。”这是国外一个什么诗人的句子。
当时的商叶初听完之后,只觉得这些人通通都有病。
带着这样的心态,这场戏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