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余晖 作品

第420章 专门医院

    “竹下兄,我是杨致远,早上好呀!”

    “嗯,早上好。不对,应该是下午好,杨兄。”

    面对合作伙伴的电话问好,竹下雅人反应很快,果断给出正确的答案。

    “不愧是竹下兄,反应就是灵敏啊。”

    “哪里,都是常识。”

    两个人电话里来回拉扯,差不多过了五分钟,才开始谈起正事。

    “竹下兄,是这样的。这个月22号我们公司上市,要不要一起参与敲钟?”

    “不了,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你和大卫才是主角。”

    竹下雅人参加,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一个不好,就会彻底得罪雅虎公司领导层。

    “竹下兄和红杉都对我们帮助很多,这份荣誉你们理应共同享有。”

    “杨兄夸张了,我们只是锦上添花,没那么重要。你和大卫才是雅虎的灵魂,我们只负责敲边鼓。”

    公司创始人才是上市敲钟的主角,幕后投资人没必要去抢创始人的风头。

    一不小心,后患无穷。

    再说了,他本身就不是很喜欢生活在聚光灯下。所以敲钟这类事情,能躲就躲。

    竹下雅人的再三谦虚,让杨致远确定这不是客套。

    随后两人又聊了几分钟,这才互相挂断电话。

    “这个月就上市,好快啊!”

    随后青年敲了敲桌面,有些遗憾的碎碎念。

    “唉,可惜了。”

    雅虎的上市时间非常赶,距离成立才刚刚过去一年多时间。

    不过这在早期互联网领域,属于比较正常的操作。

    公司成长不错,创始人自己也愿意,就能很快上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大家对互联网的认识更全面。那个时候无论是交易所还是公司创始人,都不愿意早早上市。

    交易所担心互联网公司上市骗钱跑路,互联网公司嫌弃太早上市公司市值太低。

    甚至有很多不缺钱的互联网公司,干脆就不上市。

    比如字节,再比如米哈游。

    一个千亿级别市值,一个百亿级别市值,单位美元,都没想过要上市。

    雅虎不是骗子公司,它的成长已经得到验证。

    这么早上市,大家都有点亏。

    “嘛,不过这样也挺好的。”

    有前途的互联网公司早上市确实很亏,但竹下雅人回头一想,又觉得这样对星海集团更为有利。

    因为雅虎上市的时候,星海集团的股票占比会从现在的20缩水到132。

    至于原因,很简单。

    公司上市前,要分给员工12的股票作为上市期权。

    这差不多属于美国科技行业的共同意志。

    如果你不遵守,人才很快就会流失干净。

    如此一来,星海投资持有的股票会降低到176。

    接着,雅虎上市要拿出25的股票进行融资。

    简单计算一下,星海投资的股票占比就降低到132。

    这么少的股票,根本就不满足青年的需求。

    他要慢慢收购提高比例,最少也要提高到25。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是星海投资一家,而是各大基金,以及有闲钱的子公司共同行动。

    不能暴露星海集团持有太多雅虎股票的实情,容易引起美国资本的打压。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

    美国资本想要扶植雅虎作为互联网的明灯,进而激活全世界对互联网公司的狂热。

    这样,美国投行和资本才能大捞特捞。

    星海集团只要不过分,破坏美国金融资本整体规划,就不会让雅虎遭到打压。

    毕竟和整个互联网想比,雅虎根本不算什么。

    不能因小失大。

    理清全部思路后,竹下雅人拿起联通内田美穗的电话。

    “内田桑,通知公司副社长,明天下午3点开会。”

    “是,会长!”

    竹下雅人要求开会,副社长们自然不敢缺席。

    他们或者告诉下属,明天的会议延期。或是向合作伙伴道歉,说公司有急事。

    总之,一切都以青年的意志优先。

    “咦,这是发生了什么吗?”

    目送一位位副社长离开的新人前台女孩,好奇地小声问。

    “应该是会长要开会吧,偶尔就会有一次。”

    女孩身边同样漂亮的女孩,很有经验的轻声解释。

    “这样啊,谢谢纱织姐。”

    “小事,我们公司很宽松,没那么严肃。”

    作为星海集团的唯一创始人和绝对股东,竹下雅人的一举一动都对集团有着莫大的影响。

    他不喜欢穿西装,整个集团除了公关、销售等个别部门,就都不穿西装。

    他喜欢慈善,集团员工也愿意在各方面捐款。

    他不喜欢上下森严的职场等级制度,各公司就营造上班轻松的画面。

    ……

    总之,在他的影响下,星海集团越来越向后世的互联网公司模式发展。

    职场等级依旧存在,但已经没有日本传统的残酷尊卑。

    并且相对于后世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星海集团甚至更好。

    因为星海集团实行8到10小时的工作制,超过10小时只会偶尔为之。

    而美国互联网公司,大的普遍10到12小时工作制,小的工作时间普遍更高。

    至于前世的祖国,加班则更为残酷。

    很多人除了工作,基本没有任何休息时间。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公司加班什么的也有所改进。

    不是大公司心善,而是他们发现过多加班不利于公司创新。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全放在工作上,吸取知识的时间就会变少。

    而很多灵感,就是需要综合更多的知识才行。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早期模仿阶段,主要考验人的吃苦耐劳。

    中期紧追阶段,依旧以勤奋为主。

    后期超越阶段,已经没有走好的前路,自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公司的普遍前进路线。

    类似的对比就是创造汽车流水线概念的福特公司。

    福特不仅引领了工厂流水线制度,还积极倡导8小时工作制。

    是因为他心善吗?

    不是!

    这家伙可是勾结黑帮势力,开枪残酷镇压工人罢工的刽子手。  理由很简单,福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

    8小时工作制,最有利于福特汽车的生产。

    时间太长,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当然,其实10小时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