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行动
“因为一些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的问题,我和王晓耀副局长有一些分歧,而我和王副局长之间的分歧,也造成了现如今我们阳朝分局的刑侦工作停滞不前的状态。”
老孙没有隐瞒什么,直接就讲明了他和王晓耀之间的矛盾,不过却没把刑警队的段队长带进来。
李言诚深深的看了眼对面的老孙。
“仔细说说,你们两个人之间什么样的理念不同,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又不同。
我们组织的工作原则是民主,是求同存异,为什么你们的矛盾会激化到已经开始影响工作的程度?”
一边说着,李言诚的右手虚握拳在桌上敲了几下,敲击的声音不大,可老孙却感觉好像每一下都敲到了他的心脏上,让他的心不断的向下沉去,即便现在是冬天,他的额头上都已经开始冒汗了。
他有些艰难的咽了口唾沫,嘴唇微微颤抖了两下,刚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坐在他对面的李言诚就摆了摆手。
“兆东局长,我这个人不喜欢务虚,不喜欢听,也不喜欢说那些形而上的话,所以,做检讨之类的就免了,我要的是结果,实实在在的结果。
我现在看到的是你们阳朝区分局的刑侦工作停滞不前,分管副局长和其所分管的部门之间有很深的撕裂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扭转现在的局面我不管,你也不用跟我说,我要的是你去做。
刚才,王副局长给我立了军令状,你们阳朝区目前还未结案的那几起案件,他保证在春节之前全部结案,我给他这个时间。
现在你只需要告诉我,准备用多长时间来改变目前你们局的这种现状就可以。”
看着那张年轻的脸庞,孙兆东有些艰难的压下了心中的那股不适感,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位李副局长一脸严峻的神色。
之前他不是没向这位市局的常务副局长汇报过工作,那时候李言诚的脸上始终都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可今天呢?
今天他看到的是这位的另一面,让他有些胆颤的另一面,仅仅是那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势,就让他感觉好像面对的是老首长。
再度咽了口唾沫,滋润了一下有些发紧的嗓子,老孙有些干涩的说道:“李局,我也给您立个军令状,半个月,半个月之内一定会解决好这件事情,坚决不影响工作的开展。”
“好,我给你半个月时间,兆东局长,我丑话说在前边,如果时间到了,你们之间的矛盾却还没有解决,仍然在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那我不介意向市局组织委员会,以及阳朝区组织委员会还有阳朝区府提建议,建议免去你和王晓耀以及那位段队长的一切职务。”
李言诚的这番话让老孙的肝又颤了三颤,他知道,坐在自己对面那位年轻的市局常务副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忙不迭的点头应道:“我知道了李局,您放心,我一定会跟王副局长好好谈谈,尽快化解我们之间的矛盾,坚决不会再继续影响正常工作。”
“兆东局长,你也是公安系统的老人了,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解放那年随部队一起转成公安军编制的吧?”
“呃……是的。”
李言诚这番突然间的大拐弯给孙兆东弄的还有点发懵,愣了一下才点点头应道。
他有点搞不清楚这位市局的李副局长忽然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三……三十一年了已经。”
是啊,三十一年了,提到自己从警的时间,孙兆东也有些感慨,当年随老部队一起转成公安军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转眼间他都五十多了,头发已经花白了一半。
忽然间他反应过来这位李副局长好端端的为什么扯到这个上边来。
果然,李言诚下一句就问到了。
“兆东局长,你还记得你们当年转公安军的时候,组织上是怎么提要求的吗?”
“记……记得,要求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保……”
“那你又是怎么做的呢?你做到了吗?是全心全意吗?是不是已经忘记了初心?是不是只顾着争权夺利了?”
不等孙兆东将话说完,李言诚就抛出了一连串的反问。
“我……”
老孙同志已经记不得自己上次脸红是什么时候了,他只知道,他现在脸上烧的都快能烧开水了,地上如果有个缝,他都恨不得钻进去。
李言诚虽然级别比他高,是他的领导,可毕竟年龄在那里摆着呢,要小十好几岁,被一个小这么多的人问当年
“兆东同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到了什么级别,我们都应该牢记我们是组织成员,我们组织的宗旨是什么,我们身上穿的这身衣服又代表了什么。
组织上让你当阳朝分局的局长又是因为什么?组织上让你当这个局长,是将阳朝区几十万近百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托付到你的手中,希望你能有所作为。”
李言诚不想管孙兆东和王晓耀之间究竟是因为什么搞成了现在这样,他只知道,阳朝区分局的正常工作受到了影响。
既然这样,就要问责,无论什么情况,既然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老孙做为阳朝分局一把手,一个管理责任是肯定跑不了的。
面对领导的批评,他只能受着,即便这个领导比他年轻的多。
其实孙兆东自己心里很清楚,领导能当面批评他,那说明他还有机会,最可怕的不是批评,也不是让做检讨,而是悄无声息的就过来一纸调令。
他和王晓耀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段队长和王副局长之间的矛盾,阳朝区府的领导也注意到了,之前还找他谈过话。
只是他有点自负,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局势,可事实告诉他,他判断错了。
正在和孙兆东谈话的李言诚此时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行动,已经悄无声息的拉开了帷幕。
煤山东胡同东口,两个看上去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此时正在胡同东口马路对面的路边,一边说着话,一边用眼睛余光不动声色的打量着对面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