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朝令夕改(第2页)
“当初萧宝夤受命入关,正值六镇乱军荼毒天下,便是洛阳军民也不看好朝廷。可临危受命的萧宝夤率领数万大军入关以后,不但没有据关中自立,反而尽力平叛,忠心可鉴。”
胡太后一时难有决断,忽然向人畜无害的元季聪问道:“季聪,你认为呢?”
问出此话的时候,胡太后实际上已经认可元彧的说辞。
元季聪呆了一下,随即欠身道:“陛下,正如卫大将军所言:萧宝夤异国为将,如同是无根飘萍一般。若他想反,早就反了。此刻的萧刺史在长安苦心整顿、无所作为,看似力求自保。然其麾下只有两万多名战力不济的残兵、杂兵;旁边又有河间王等人监视,臣不认为他具备造反的实力,也不认为他有造反的勇气。”
元季聪是个感性又执拗的人,自从身心尽归卫铉所有,便认定卫铉了。她在二月收到了大娘子尔朱英娥亲手缝制的、丑巴巴的、不合身的大棉袄;收到了尔朱女英、慕容紫烟、元芷兰、徐月华、修容、艳姿的小礼物。而尔朱英娥主笔的、联名的“家信”,更是让这个可爱的女孩对卫铉、卫家死心塌地。
半个月前,洛阳卫府下人把卫铉送来的一捧黄土、一封书信送给她。礼物毫无价值;书信内容简单粗暴,没有一丝甜言蜜语。
这种“礼物”、信笺对于女孩子来说,实在惨不忍睹。然而元季聪愣是吃了这一套,她非但没有认为爱郎敷衍了事,反而甜蜜之极。她觉得爱郎已经十分用心了;若不然,也不会在充满杀戮的战场之上给自己写信、送礼。
这番话,元季聪实则从爱郎利益出发:她单纯的觉得耀眼的、引胡太后猜忌的萧宝夤若是不亡,便一直是太后眼中钉肉中刺。今后要是有他顶在前方,爱郎反倒不怎么起眼了。
听了元季聪的话,元雍和元彧不禁刮目相看。他们不知元季聪的私心;只觉得这个不起眼的晚辈不但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了,而且从她嘴里说出来,远比自己有效。
胡太后拧眉苦思一会儿,心中有了主张。她目光看向元雍、元彧,缓缓地问道:“季聪长在京城,见识有限,不识大体。你二人以为她说得如何?”
“陛下,这也是微臣想说的话。只不过让季聪说了。”元雍在外形象是一个老大贪。他明白胡太后对自己深为忌惮,自己说的话甚至还不如宫中一些女官有用。而元季聪这番话不但吻合自己之心,还让胡太后动了心。
此番话看似是抢功,然而元雍其实是降低极元季聪的存在,保护元季聪。若是富有远见的、纯粹的元季聪不致胡太后怀疑,今后定能影响胡太后,使其不至于犯下不可逆转的错误。他们今后甚至可以通过元季聪改变胡太后一些不对看法。
元季聪不了解元雍用心,却也不会愤而争功,只是在一旁保持沉默不语。
胡太后心中有了决定,不过她还是向元彧问道:“卫大将军,你又有何看法?”
“臣没有意见,臣认同太尉之见。”元彧也是人精,半句话都没有提到元季聪。
“也罢。萧宝夤就不谈了。”胡太后也不傻,她现在不仅不再怀疑萧宝夤,反而隐隐约约的觉得杨椿、杨氏似乎别有用心。
默然半晌,她目光看向元彧,说道:“卫大将军,朕有个任务要交给你。”
“请陛下吩咐。”元彧连忙起身道。
胡太后没有理会元彧,反而向一直没有说话的李神轨说道:“李尚书主办武举,若兼顾新军,怕是力有不逮。朕打算让卫大将负责新军筹建事宜。李尚书以为如何?”
李神轨愣了愣,心想道“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李尚书?”胡太后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神轨,
李神轨回过神来,连忙说道:“陛下体恤,微臣感激不胜,自无异议。”
“好。”胡太后点了点头,对元彧说道:“卫大将军,自今天起,你便是新军主将。下去以后,尽快和李尚书交接。”
元彧的军事能力并不差。六镇之乱时期,元乂主导的朝廷册封他为东道大行台,负责讨伐破六韩拔陵东路军;可他却被叛军击败了。不过胡太后知道怪不得元彧,因为当时的朝廷给他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使临危受命的元彧不得不面对数十倍于己之敌。
元彧最后即使是兵败了,然而他也牢牢牵制一路敌军,从而为朝廷调兵遣将争取到足够时间。要是换成其他人,恐怕比元彧更惨。
元彧现在名为卫大将军,手中却是毫无兵权。此时听了胡太后任命,激动道:“微臣多谢陛下,誓为陛下效忠。”
“很好。”胡太后欣然道:“新军就交给你了,切勿让朕失望。”
“喏。”元彧抱拳应命。
“都下去吧。”其实胡太后并不想重用宗族,然而现在,她也只能相信宗族,只能重用既有能力、又忠诚的元氏宗族子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