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 作品

第328章 卫府夜话(第2页)

“阿郎……?”尔朱英娥见卫铉久久不语,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了,小心翼翼唤了一声。

卫铉看了她紧张兮兮的俏脸,笑道:“娘子勿须忧虑,我考虑一件事:要不要在上党七郡也设立一项‘赎罪银’之政令。”

“吓我一跳。”尔朱英娥松了口气,却又好奇道:“我都不知道什么是‘赎罪银’,照阿郎之意来看,魏朝是真的有这种政策了?”

“‘赎罪银’和‘赎死银’古之即有,至今还在沿用。”卫铉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说道:“要是撇开‘赎死银’不谈,其实‘赎罪银’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此项政策是一视同仁、童叟无欺、不分官民。而明确规定的、高昂的‘赎罪银’不但令人望而生畏,还比任何法律条文都管用、都能约束人们的行为。”

尔朱英娥心中了然,轻笑道:“我明白阿郎的意思了:人们不识字,不懂条文律令;只要有利可图,一般都是蜂拥而上,争相抢夺;其他人见了,也会效仿,哪管犯不犯法。而赎金罚金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心疼钱,也赔不起,自然就不敢违法乱纪了。”

“正是如此。”卫铉意外的看了她一眼,打趣道:“连你都知道此理,看来是有必要设立了。”

尔朱英娥没好气的抱怨道:“我不傻好吧?”

“娘子当然不傻了。”卫铉对她说道:“我打算用冯义当作推广此令之典范,如果冯妙音再来找你,你让她安心等候。”

“好。”尔朱英娥应了下来。

尔朱女英心细如发,尔朱英娥和元芷兰会见冯妙音的时候,她们所有人都在场,她从对话中发现了一些疑点。此时见到两人说完,于是说道:“郎主,那家名叫天香楼的青楼非常不对劲。”

“哪里不对?”卫铉目光看了过来。

尔朱女英欠身道:“从妙音娘子的话来看,天香楼计有三大疑点:一是青楼共有二十多名如花似玉、宜嗔宜喜、温柔可人的女子,她们的气质比很多富家千金都好。二是青楼极大、地段极好,东主眼睛都不眨一下、价钱都不谈,就砸下了几斤黄金,这种大气的做法,与商贾的身份极不吻合。三是冯义最后愿意给的赎金已经高达两斤黄金,此等重金哪怕在京城也能买上三五名最顶尖青楼女子,然而东主仍然推却了,可见东主真正的意图是让冯义退却,其志并不在赚钱。”

一旁的徐月华开口道:“郎主,女英娘子说的三大疑点让我想到一个人。”

卫铉明悟道:“月华指的是高阳王?”

“正是高阳王。”徐月华对高阳王府有些复杂,毕竟如果没有高阳王府,她早就死了;可是当她想到元雍将自己送卫铉那天所表现出来暴戾,顿感不寒而栗,随即说道:“高阳王府明面上的五百名歌女舞姬其实是下等奴婢、供人娱乐的玩\/物;另外很多没有面客的奴婢。女英娘子说的二十多人以及那种大手大脚的花钱手段,很像高阳王府的作风。”

“八九成就是他;不过也无所谓了。”卫铉心里很清楚,今后类似的情报点将会越来越多,各个势力的谍者也会蜂拥而来,虽然这是正常之事,但却非常恶心。重要是随着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刺客和死士之类的人群也会纷纷入境,所以上党行台很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反间谍的部门。

他看了看沙漏,已是亥时三刻,于是说道:“大家明天早上都有事,都回去休息了吧。”

。。。。。。。。。

翌日清晨,卫铉如常练武、洗漱,而后前往都督府上职。此时的天色一片晦暗,大堂内即便点了上十几盏油灯,也无法让大堂变得更为明亮,

卫铉坐在主位之上,左手是军方里的念贤、段荣、柳师道;其后是代表都督府的王佑、陈元康、赵彦深、裴昂之、陈嘉之;至于各军军主、副军主、镇将、副镇将等等武将都在军营练兵,无暇参与。而右手边是行台官员范宏、杜皎、崔

肇师、卢楷、张承、刘永、薛衡、贾琛。

骁果军长史段荣拱手道:“主公,从其他州郡迁徙而来的军户集中安置,他们背井离乡至此,左邻右里又是陌生人,难免有些忐忑不安,相互戒备。然而如今严重缺少官员管理,卑职惟恐发生暴动,故而建议主公尽快安排官员。”

“崔吏曹,之前让你做事情做得如何了?”卫铉向崔肇师问道。

“主公,卑职已经完善,人选也甄选成册。”崔肇师答复完毕,向众人说道:“主公此前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与我商议出了一些方案,供大家参详:我已命人逐邻、逐里、逐党走访,让他们自己选出威信高、能力强的人暂时担任邻长、里长、党长,这些人虽然没有大本事,甚至连字都不识。但是他们比较令人信服。此外还对这些人做出了承诺,只要他们今年做得好,就会转成正式的邻长、里长、党长。”

陈元康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这种百姓自己选举邻长、里长、党长的方法倒是首次听说,但是他只是略一思量,便已经明白个中好处。

首先是官府让百姓选择,能够很好的避免了所用非人这一点,以这些人为首的话,可以解决军户之间出现的纠纷。其次是有了权利为饵之后,这些人肯定尽心尽力办事,从而避免了暴动的发生。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看似是百姓得利,实际上获得最大利益的人是卫铉,因为择优而录的办法同样解决了官吏不足之忧。

这才是卫铉最缺的东西,卫铉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中低层官吏,那些百姓选出来的管理人员或许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们更清楚民间疾苦,也更知道百姓要什么,大事虽然做不了,但是管理小小的地方,恐怕比那些世家子弟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是他们成了百姓,交由行台这边管理,与军方少了很多瓜葛,使兵将世代依从的情况得到减缓。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乃是卫铉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他们对卫铉归属感自然极强,只要他们不犯病,没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百姓对他们感恩会直接转嫁到卫铉身上。

这样一来,卫铉不出一年时间,就能彻底掌握将军户、军人家眷,有了他们为媒介,将士们岂不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