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 作品

第321章 卫铉当媒婆(第2页)

“主公。”念贤苦笑道:“我等也想过,然而上党诸郡与朔州、恒州、肆州、汾州不同,那四州饱受战火荼毒,出现了男少女多的状况,而我们上党诸郡很多年不受战火影响,男男女女都很稳定。官府急切之间,哪有几万名妇女?”

“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办法?”卫铉问道。

“有是有。”念贤道:“我和段长史、柳主薄、范司马等人商议过,我们想出的办法就是从朔州、恒州、肆州、汾州引入几万名孤苦无倚的妇女,然后嫁给那些、那些光棍。只不过此事需要主公做主。”

“嗯!”卫铉点了点头,向行台司马范宏问道:“范司马,行台这边

有何想法?”

范宏连忙拱手道:“主公,行台这边与念司马等人商议过了,双方都觉得此法是最好的办法。只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接触五州刺史、大都督;此事还要主公主持。”

卫铉理解大家苦衷,说道:“我会分别写信给大都督、元并州、薛肆州、尔朱恒州、叱列汾州,请他们收拢孤苦无倚的妇女,然后送来上党。不过此事也要大把时间准备,不能解燃眉之急。”

他思考了一会儿,向主管工曹的贾琛说道:“贾工曹,我写一封信:说是在南北上党之间修一条直道,以此加强南北上党之间的联系,你可曾知晓此事?”

“卑职知晓。”贾琛拱手道:“主公,我等接到命令之后,已让工曹司韩丰司长带上勘舆师、能工巧匠前去勘测直道路线。韩司长他们一边走访民间,询问山道的水文条件、季节变化;一边绘图、一边核算。正是因为抱着谨慎之心,故而至今未归。不过走道北段没有大江大河,不受雨季淹没,所以北段随时都能动工。但是韩司长数日后,会回来汇报,卑职认为听取韩司长的禀报后,再做做决定也不晚。”

“谨慎是好事。等韩司长回来再说此事。”卫铉欣然一笑,又道:“韩司长回来以后,就让裁撤下来的人去修路,在‘以工代赈’的同时,消磨他们的野性。军政双方,都要重视起来。”

“喏。”众人应命。

接着,众人又议论起繁琐细小、却事关根本的政务。

卫铉在京城的时候,天天参朝,他发现朝堂要员在提出问题之时,多数只会提问题,并没有开出“对症下药的药方”。而上党行台官员在他影响之下,显得十分务实;他们不光提出问题,而且还会附上解决方案;甚至有人在提问题、献方案之后,还核算了成本。

这些表现、这种务实之风,无论是对也好、错也罢,卫铉都是加以褒奖和鼓励,若他们像朝堂要员那般只会挑毛病,却不办实事,那才叫他厌恶了呢。

上党七郡是他的基本盘,北上党三郡是核心中的核心。但是卫铉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包括七郡的南北两大富饶的盆地、七十多万人口,若是严查隐户、黑\/户,怕是有百万人,而长在太行山的各种珍贵药材果子、生在太行山的动物皮毛也能成为上党行台财政之源。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石炭(煤)、铁矿,只要开发出几个矿藏,且手上拥有足够工匠,武器装备全部不用愁。

劣势也很明显,最为显著的是人才。军队人才倒是不愁,他早已在书信上和念贤等人商议过,今年要把一批行动不受影响的伤残将士甄选出来,然后分置七郡各县各乡,由他们负责训练县级、乡级武装;而主管治安的县尉今后主管治安,不像现在这般管理军队。

关键还是中低层治理人才少得可怜;而上党“速成班”学子也少,根本跟不上他扩张步伐,就算他现在把全部学子派出,也不够南上党四郡消化。

能工巧匠也没有多少,从而导致立在煤炭、铁矿之上的上党行台无法将之开发出来,更别说是打造成武器装备了。

但人才不是一年一收的庄稼,此事再急,也急不来。不过上党既然没有中低层治理人才,急切之间又培养不出来,那他也只能从其他地方引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