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 作品

第306章 博弈博弈再博弈(第2页)

与之相对,靠近战场的各州郡就不同了。地方军士兵的背后是父母妻儿、个人产业;他们为了家人、为了产业,只能勇往直前,奋死作战;只要在争战中不死,那么他们都能蜕变成精兵。如此接二连三的在战争中‘优胜劣汰’,最后剩下的军队肯定就是顶尖的精锐之军。一旦朝廷对他们的死活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地方大将又能赏罚分明,他们心中自然只有地方大将。

朝廷为了遏制地方军阀的发展,只能拼命打压;但是如此一来,与朝廷为敌的就不仅仅是地方军阀的家族,还包括同仇敌忾的整支强悍军队。而最为典型的,无疑就是尔朱荣及其麾下忠心耿耿的嫡系军了,朝廷如今对尔朱荣打压的越严重、其麾下将士对尔朱荣越忠诚。

“我朝内忧大于外患,南方武备又不可停;想要改变现在的状况,不仅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财力,还要朝廷拿出破而后立的气魄,但朝堂诸公各有心思、各有诉求、各有顾虑,岂能达成‘破而后立’的共识?”

卫铉心知这是一个难解的结,而武举算是胡太后走出军队改革的第一步了,但是从李神轨没有说出组建新军这一点来看,居中博弈的胡太后还是如履薄冰、顾虑重重,根本就不敢放开手脚行事。叹息一声道:“不说这些烦心事了,你们见过于谨没有?”

“回主公,末将见过于将军了。”双方见面的时候,以认识于谨的李穆为主,故而此刻由李穆来答,只见他有些为难的说道:“我等相谈甚欢,不过于将军固然对主公怀有好感,可是我和韦将军提起招募之时,始终左顾而言他;可见他并无前往上党任职之心。”

“既然于谨另有选择,那就算了。”卫铉已经知道答案了。他对于谨的拒绝之举虽然感到有些遗憾,却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自己麾下已经拥有无数史上留名的名臣名将,这些人如果一一成长起来,可谓是人才济济,名臣如云、将星璀璨。就算缺少一个于谨,也不会给他带来丝毫影响。

况且他现在庙小,治下只有九郡,若是因为安排大量新近涌入的顶尖人才而疏忽现有文武,反而给自己的基业带来巨大创伤;若不安排,又会导致新近涌入的顶尖人才失望离开,不利于日后的招募。所以包括人才在内的方方面面都要以苦心经营为上,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求多、求大。

“喏。”李穆应道。

“主公。”王佑起身把一份册子递给卫铉,说道:“这是您向尚书省吏部、兵部举荐的名册;尚书省于一个多时辰派人送回,请您过目。”

卫铉接过册子翻阅,他没有看自己举荐的名单,只是看下方的盖印以及签署的时间。

这个册子是他提交的行台属官名册,于初三上交尚书省,从上交的时间、以及盖印和签署的时间来看,尚书令元徽半个时辰之内就盖印和批复了。七兵曹在元徽署名之后的一个时辰,也盖上印章、签署名称和时间。草草上位的、忙了一天一夜的兵部尚书李神也在今天清晨于七兵曹一旁,盖上了兵部印章、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和时间。

从流程上说,都没有问题。兵部尚书李神轨的表现,透露出来的态度,更是让卫铉无从挑剔。但是吏部曹尚书崔孝芬竟然拖到今日未时三刻才盖章、署名。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他合上册子,抬眸向众人说道:“我向朝廷的名单全部通过了,但是吏部曹尚书崔孝芬拖到今日未时才印章、签名;这显得十分合理。长史,我们是不是得罪他了?”

崔孝芬是什么出身,卫铉都不清楚,自然不知自己是不是无意得罪了对方,但是他明显察觉到对方刻意拿捏自己,所以他才这么问。

“主公,崔尚书是博陵崔氏子弟,不过我们与二崔没有丝毫瓜葛,恩怨更是谈不上。然而崔尚书之女是至尊嫔妃之一。也许他正是因为此故,所以刻意刁难一番。”王佑是都督府长史,其职责是协助卫铉处理公文等事,他自然看过了这份名册,而且也窥出个中的奥妙了。

但是崔孝芬因何拿捏卫铉,王佑此刻也说不上来。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崔孝芬作为皇帝元诩的岳丈之一,极可能和安平郡太守张庆、泰宁郡太宁高德正是同一类人——他们三人都是元诩的死忠分子。而卫铉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为胡太后效力,所以崔孝芬故意为之。

“大

家都给我记住此人,我也不是说非要与之敌,但我们明白了对方来路;日后加以留意的话,总是不会吃亏的。”卫铉也想不出所以然,可他十分认可王佑之论,若不然,对方为何无缘无故的拿捏自己?

“喏。”众人应道。

王佑等大家安静下来,又向卫铉拱手道:“主公,尚书省参知政事陈宇送来这份名册时,娘子让卑职赠送价值一百多两黄金的五盒螺子黛。”

“……”卫铉闻言无声,自家娘子真是聪明,“五盒螺子黛”的本钱最多就是几串钱,然而那什么陈宇肯定视之为“价值一百多两黄金”,然后透露很多内幕。

不出卫铉之所料,王佑又道:“陈宇颍州陈氏子弟,他收到娘子重礼,说了一桩极为关键之事:他说都官尚书袁翻举荐太府少府冯豫为御史右中尉,主察上党行台军政,此项倡议获得中书令郑俨、中书舍人徐纥等人同意。”

王佑看了卫铉一眼,又道:“如果不出所料,朝廷会通过此项决议。若冯豫为御史右中尉,对我上党定是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