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 作品

第205章 双杰投卫铉(第2页)

不像现在。现在的地方刺史、太守、都督、地方名门纷纷变成一方势力了,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违背朝廷命令,却不认可朝廷任命的官员,而是直接拿走了原属于朝廷的任免权,专门任用自己人;朝廷鉴于时局不好,不想让更多人出来闹事,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也是李穆至今还没有他入仕的原因,因为朝廷也没有位子安排了。

只不过苏绰一开始就是度支曹掌固,干了十多年以后,现在还是度支曹掌固。他虽然无所事事,并不意味不关心天下大势,他听说卫铉年纪不大,却取了几场令人瞩目的战绩;现在河\/北战乱连连,他又率领大军平叛,能够在这种前途无限的将官麾下充当任何职位,远胜于进无可进的掌固。

“有何打算?去还是不去?”于谨又问。

“我不想浪费岁月了,无论如何也要去试一试。”苏绰不知道朝廷为什么忽然有此任命,更不知道是元天穆被卫铉催人催毛火了,直接请朝廷派遣年轻才俊出任上党官员;但是他相信自己只要有一个展示才华的位子,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只是朝廷的手续繁琐复杂,任命书直到今天方才正式下达。

“也好。”于谨面露苦涩之色,他现在的“别将”之职原本是与主力军配合作战的军队将领,孝文帝改制以后,渐渐被边缘化了。到了如今,他就是一个看门的,手下只有五十个兵,如同军队里的队主一般。而以前,他是执掌数千大军的大将,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上党行台刚刚创立不久,卫将军行伍出身,身旁肯定缺少于兄这样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贤才,况且于兄又与葛荣叛军打过仗,熟悉叛军秉性。依我之见,于兄不如辞去官职、与我一同前往河\/北?”大家相处下来,苏绰刘早已发现于谨的才干、才华,然而如此人才,却成了高层博弈的牺牲品,着实令人叹息。

于谨心中也是一动,可是犹豫再三,摇头长叹道:“现在还不行啊!毕竟我这别将才当两个多月,若是辞了,恐怕徒生变数。”

苏绰想想也是,点头道:“于兄所虑极是,此时确实不宜辞职,否则容易让人说成对朝廷不满。那我先去河北探探,若卫将军是明主,再向他举荐兄长,你看如何?”

“也可。”于谨应了下来。

苏绰目光看向李穆,坦率的说道:“显庆,我这十余年掌固生涯,就是中枢低级官员最好的写照;你是打算等下去熬下去,还是愿意与我去河北看一看?”

李穆的十世祖名叫俟地归,为拓跋珪时的将军,俟地归是鲜卑人,在改姓之时,以俟(qi)和李音近而改成了“李”,后来又因李陵入匈奴后并无牒谱可寻,便以李陵后裔自居。他的祖父李斌,以都督身份镇守高平,因而以高平为家乡。不过他的老家苏绰的老家现在都沦入贼军之手了,而两人乡音相近、同病相怜、大倒苦水,这才引为知交。

李穆闻言,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随兄长走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