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肝妈 作品

280 极度深寒(1)

第280章

1998年2月, 香港,公屋住宅区。

是夜,19点。

一位阿婆爬上顶楼收毯子, “吱嘎”推开门,冷风灌入,冻得她搓了搓手。

借着四周高楼透出的光,面积不大的顶楼挂满了被单和衣物, 风一来,它们在幽暗的环境中鬼似的飞舞。

她摸索着走向第十根栏杆, 却发现后排的织物都不见了,她的毯子也好,别人的衣服也罢,被一个突然冒出的人影撞进了角落, 团成一坨,而对方还在其中蠕动。

阿婆被骇了一跳,虚虚地扶住一旁的杆子。

风气使然,她的脑子里闪过菜市口追杀、帮派互砍、喽啰倾轧、杀人抛尸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桥段, 呆在原地动也不敢动。

直到那一堆织物底下拱出个靓眼的女仔,活的、少白头、身上不带血, 她才总算松了口气。

对方露着两条胳膊, 侧头看向她, 不言不语。

阿婆推了推老花镜, 待发现女仔似乎没穿衣服后, 脸色一变,哆哆嗦嗦地走了过去。

“你……诶, 女仔啊,你是偷渡来的吗?”

少白头的女仔沉默了会儿, 缓慢点头。

阿婆叹了声,秉着善意,翻出自己的毯子裹起她,说:“你运气好哇,算是躲对地方了,公屋这块人多,警察很少找上来的。”

好人做到底,阿婆把人带下了狭窄的楼道,七歪八拐地进了一处居屋,这是她的家。

只有四十平大小,两室一厅,没有阳台,光线幽暗,还算干净。她常年独居,屋子里有股剩菜和水果腐烂的味道,隔音效果不佳,能够清晰地听见隔壁夫妻吵架。

没多久,阿婆收拾出一套过冬的衣物,又给女仔热了口饭吃。

“不嫌弃的话,吃一点吧。”

别的,阿婆也没过问,似乎对“捡个人回家”这种事司空见惯,也做出了经验:“女仔诶,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啊?”

*

新世界是她自己选的。

阿萨思清楚来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强大的能量,好为她“穿越时间线”的技能添砖加瓦。

可不知为何,当她不以龙身、而是人形来到香港后,发现这块地的风土人情其实充满了魔性,几个回合下来,她莫名其妙地被带偏了。

普通人在天台看到一个突然出现、撞翻栏杆的人是什么反应?

先尖叫后开骂,再探查情况,接着报警,最后看戏,总归是这么个流程。

但这位阿婆做的第一件事却是问她,你是偷渡的吗?

对方的态度太坦然,坦然到让她误以为“偷渡”在新世界是常事。对方能在第一时间说出这个词,说明她接触过大量偷渡客,而她目前的情况与“偷渡客”非常相似。

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能完全切入新的身份,融入新的环境,且不会引起人类的怀疑,毕竟她已经“入乡随俗”了。

一瞬的头脑风暴,她习惯想太多,以至于迟疑地点下了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个头。

好消息是她果然博得了人类的同情,很快有了落脚点,也有了缓冲和适应的时间;坏消息是她暂时得以“偷渡者”的身份行事,而她遇到的阿婆有丰富的偷渡者生存经验。

是的,这位阿婆是偷渡来香港的难民,不过她到来的时间是20年前。

“九龙城寨还没拆之前,我住在那儿。”阿婆的眼中充满怀念,“那会儿香港还没回归,城寨乱得很,是‘界中界’,什么逃犯啊流氓啊都住在那里,谁也管不了,只有一个叫‘龙卷风’的人照看着我们,他是个好人,可惜勿得好死啊……”

阿婆告诉她,公屋大区的治安比城寨那时好太多,但其实没身份证的人也不少。

一般来香港的都是为了赚钱,想必她也不例外。为了从“无身份”变得“有身份”,她可以先在公屋找份私活干,等赚到了钱再搞个证。

阿萨思略一思索便应下了,反正她每次融入新环境也是这个步骤。

只是她没想到,公屋住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城寨搬过去的,底层有底层的活法,而他们保留了曾经的那套——居所就算再小也要辟一部分当店铺,搞些营生,这样既能维持生活又能省下店铺租金。

是以,公屋占地很大,实则看上去很“小”,它硬生生从一个居住区变成了“简陋商场”,里头什么东西都有。

阿萨思在这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杀鱼。

一把刀、一堆货、百十来筐,她和七八个工人挤在一起杀鱼,机械式地干了一周,她的心都像杀鱼刀一样又冷又硬了。

这就算了,杀鱼好歹能练刀工。

难的是他们对她名字的叫法,她说“我是阿萨思”,嗯,第一天还是阿萨思,第二天就变成了“阿萨”和“阿思”,第三天退化成“阿四”,第四天就成了“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