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军 作品

第364章 美国资产二三事

  有些事,之所以讲究火候以及水到渠成,那是因为得找对人。

  有时候不见得官大就能办事,小人物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一直都是人情社会,还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又扯远了;

  王自新回到公司时已经接近傍晚,习惯使然,有工作在身的情况下,在办公室用餐是最省事的。

  草草吃了顿岳阳酒楼伙计送来的丰盛饭菜,饭后,王自新打发走了米经理和公司其他部门的员工,只留下了三楼收发电报人员和李崇二人加班。

  晚七点左右,李崇来到办公室道:

  “老板,三楼电报室的译电员阿泽传话说,美国那边已经联系上了!问您什么时间过去?”

  王自新沉默的点点头,随手拿起一个笔记本,朝三楼电报室走去。

  进门后,王自新道:“小李和小叶你俩去外面等,有事我会叫你俩!”

  二人也不废话,他二人知道,有些机密不是他二人可以知道的。

  待二人出去后,译电员阿泽很有眼色的关上门,干他们电讯行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住嘴。

  何况他们三人是李梓染时期就招聘来的,也算是李梓染信得过的亲信,互相间知根底。

  对王自新这个老板更是忠心耿耿,这三人对王自新派李梓染去往美国开拓事业也有简单的了解。

  这三人,阿泽是译电员,发报员是个中年女士,大家叫她阿花姐,还有一位50多岁负责密码编译员老孔。

  此时电报室就4个人,王自新吩咐道:

  “老孔,跟对方约定一个一次性临时联络的明码,越简单越好!”

  老孔从身后的柜子一阵翻找后,拿出几本制式密码本,然后手写个小纸条递给发报员阿花姐。

  三人配合的非常默契,随着发报机发出“滴滴滴”的声音,经过两边几经确认,终于确定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临时密码。

  这样的简单通信,看似繁琐,其实就是有点类似于后世赌博中推牌九时候的掷色子。

  两方人员沟通使用的明码,但约定明码上加一个数字,或者减一个数字,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尤其是临时性的双方通电,根本不会有人破解。

  除非这个电报被人监听许久,被人研究透彻了发报员的手法和使用密码的习惯。

  大约用了十几分钟时间,译电员拿着电报译文递给王自新道:

  “老板,可以使用了,这是那边发来对您的问候!”

  王自新拿过来一看,是李梓染本人在美国那边发来对王自新的问候语:

  “与君一别,几月时日,兄不辱使命,且公司发展迅速,甚为喜人!”

  王自新看完简单的电文后道:“回电,让其说说详细状况,以及有无困难等等!”

  不多时李梓染回电,大致意思是,介绍了下美国的一些喜人情况,算是初步的站住了脚。

  正如王自新所料,美国政府这一时期非常欢迎李梓染这样的商人,把从欧洲以及全世界赚来钱,直接投资在了美国的本土。

  政府那边已经明确表示,李梓染利用美国投资生产出的产品,无论生产的是什么,都可以安全且不受限制的运出境,并且还免除了部分的离岸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