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调查团
“这些企业目前在国内基本都开了账户,有些甚至还在咱们这儿有投资。所以咱们趁这个机会,直接对他们进行罚款就行。对外呢,咱们也能把问题的核心说清楚。这些罚款的钱,会根据每个企业的受害程度来发放,这样就能保障大家的利益了。”
企业家们听了,都很高兴,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果然,第二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负责人马上表明了决心。
这下,整个世界都炸开了锅。
“我的天呐!米国为了搞垮别国经济,真是不择手段啊。还好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是佩服华夏国的智慧。”
“看来这事儿不用担心了,咱们就等着当吃瓜群众,继续看后续发展就行了,这里面肯定还有不少故事。”
“反正这事儿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
结果,包括福瑞德在内的很多财团,看到华夏国的这则消息后,大吃一惊。没想到被冻结的资金,居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罚款金额。
“完了,这钱肯定是拿不回来了。”
而且华夏国的态度很明确,如果这些企业不打算交这笔罚款,那以后就别想在华夏国投资了。
这才是最厉害的,甚至有些产品还会被民众直接抵制。
领导看到这种情况后,顿时无奈至极。要是再这么发展下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领导先生啊,这可怎么办?我们马上给您发一份清单过去,您得抓紧时间给我们补偿。”
结果领导收到清单后,更加无奈了。没想到在补偿的同时,还得帮他们直接交罚款。
“这可咋整啊?要是真能拿出一分钱,我至于在这儿愁眉苦脸吗?国库现在是真的没钱了,这可咋办呐?”……
这领导可真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明明手里没资金,还蛊惑当地财团去祸害华夏国。
这下好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华夏国干脆把他们所有的资金都给冻结了。
面对财团递上来的损失清单,领导无奈之下,只能把这些人叫到自己的小白楼里。
“现在的情况,你们心里也清楚吧?我们这边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来。要不这样,我给你们兑换国债,等以后我有钱了,再拿出来一部分给你们,咋样?”
这话一出,那些财团的负责人全都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是领导给出的回应。
之前说好的兑现承诺,怎么就变成免费发行国债了?
谁都知道,现在米国的国债就跟废纸似的,根本没人愿意搭理。
终于,有个老板忍不住开口了:“领导先生,我现在除了真金白银,对别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您之前不是说会直接给我们供应资金吗?现在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只能找您。再这么下去,过两天我们的股价就得全面下跌,一旦股市崩盘,后果您也知道有多严重。”
这老板说的可都是大实话,现在情况越来越糟,他们公司资金本来就紧张。
“而且还是您跟我们说,在那边支持盗版。我们有些公司都打算拿着即将回笼的资金去那边投资新项目了,结果现在搞成这样,您说我们该怎么办?难道要我们全被套牢在那儿吗?”
“就是啊,那些资金都被罚款了。到现在,他们还拿着我们的钱去补偿那些被我们祸害过的企业。”
“而且那边说得明明白白,要是这事儿解决不了,我们不道歉,就会被列入黑名单,以后一辈子都没法去那边投资了。”
……
事情越来越危急,要是这事儿到现在还解决不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领导一个劲儿地挠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要是直接找银行借贷,哪个银行都不敢给他放款。
而且到现在,真正的储蓄机构已经开始进行风险管控了。
要是再这么下去,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他们也拿不出真正的应急资金了。
“我看领导先生根本就是没钱吧。”
这时,有个企业家反应过来了,想在这儿拿到一分钱,那根本不可能。干脆趁这个机会去国会试试。
“千万别去国会啊!那些议员要是知道了,肯定得吓坏,绝对会找我麻烦的。放心吧,钱的事儿我来帮你们解决。”
领导先生更难受了。
“多久啊?我现在就想知道个时间,这样我好告诉我的员工。不然的话,我们连还银行的钱都不够了。”
就在这时,领导直接发表了一个全国电视讲话。
讲话内容就是他们要想尽办法振兴经济,同时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不过资金方面确实不太充裕了。
林琛看到这个新闻后,大吃一惊,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这位尊敬的领导居然想通过演讲来筹集他们需要的资金。
这事儿可麻烦了,要是再这么下去,整个国家都有可能停摆。不过对他们来说,这事儿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这就是典型的作茧自缚啊。”
李雪看着电视,也笑了笑。
“不过假冒伪劣产品这事儿,算是彻底结束了。我们总不能一直揪着这事儿不放吧,总得有点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行。”
李雪心里很清楚,公司要想继续发展,就得找到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来看,咱们公司经营的这个项目还不错,而且这段时间上级的招标就要开始了,我们得抓紧时间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好!”
林琛立刻点头。
“这次需要多少资金?你跟我说,反正我们现在钱够。”
“不用!这次主要是上级招标,我们要让那些人知道,我们的材料已经具备了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的资格,甚至性能可能比它们还要优越。”
“那就没问题了。”
在此之前,各参与方早已把各自的方案提交给了管理机构。
接下来,管理机构开始了层层筛选。不过,对于这种新材料的应用,他们始终心存疑虑。即便如此,筛选还是直接进入了最终抉择阶段。
“这次我们把最终抉择阶段安排在现场,其实是想看看在这种情境下,新材料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