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弃 作品

第718章 你究竟是谁(四千字)

所有人都被震得目瞪口呆。·完\本*神^站\ ,免′费~阅,读′

“两两个萧何?”凝霜最先反应过来,小脸煞白,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小姐,这,这怎么可能?我,我没听说睿王殿下还有个孪生兄弟啊”

乔念靠在床头,脸色依旧苍白,看着凝霜的下了脸,忍不住笑了笑。

但眼神却依旧清明锐利,她缓缓摇头,声音清冷:“不是双生兄弟。是易容术。”

“易容术?”哥舒云也忍不住低呼出声。

“不错。”乔念缓缓颔首,腹部却在这时传来一阵痛,令她下意识地皱

谢灵霜辞官归隐后,日子过得愈发清闲。她每日晨起练剑,午后研墨写字,偶尔翻阅旧日战策与朝中奏章,倒也自得其乐。楚轩则在府中开辟了一处药园,种满了各类草药,两人常常并肩劳作,说笑间便是一日。

赵婉清早已不再是那个执拗倔强的少女。她在谢府住了三年,性格温润了许多,也开始学习医术,成了谢灵霜的小帮手。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仍会独自坐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望着满天星辰出神,仿佛还在思索着什么。

“你还在想过去的事吗?”谢灵霜有次问她。

赵婉清轻轻摇头:“不是过去的事,是未来。”

谢灵霜笑了笑:“那你可想过,将来要做什么?”

赵婉清沉默片刻,低声道:“我想学医,救更多的人。我不想再看到有人因为一场战争、一个决定而失去一切。”

谢灵霜点头:“很好,那就从现在开始。”

于是,赵婉清正式拜入谢灵霜门下,成为她的弟子。她学得认真,进步也快,不到一年,便已能独立处理一些轻伤病人。

然而,世事难料,平静的日子终究没能持续太久。

这年冬天,京城突降大雪,连下了三天三夜,积雪封路,百业停滞。就在这场大雪过后,一封密信悄然送入谢府。

谢灵霜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怎么了?”楚轩察觉不对。

谢灵霜将信递给他,语气凝重:“皇帝病危。”

楚轩接过信细细一读,眉头紧蹙:“储君尚未立定,朝堂恐怕又要动荡了。”

谢灵霜沉思良久,缓缓道:“我得进宫一趟。”

楚轩点头:“我去安排。”

翌日清晨,谢灵霜便动身前往皇宫。她并未穿官服,只一身素衣,却依旧引来了无数目光。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低声议论着这位曾为国征战沙场、如今却归隐山林的传奇女子。

皇宫内,气氛压抑。太医们进进出出,皆面色沉重。谢灵霜进入寝殿时,皇帝已奄奄一息,双眼半阖,呼吸微弱。

见她到来,皇帝微微睁开眼,嘴唇颤动,似乎想说什么。

谢灵霜俯身靠近,听他断断续续地说:“谢卿朕托孤于你望你辅佐新君安定天下”

话音未落,他便闭上了眼睛,一代帝王,就此驾崩。艘嗖小税网 蕞鑫漳结更欣哙

消息传出,整个京城陷入哀痛之中。太子尚未册立,群臣慌乱,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短短数日,已有几股势力暗中较量,局势紧张。

谢灵霜回到谢府,召集楚轩与赵婉清商议。

“皇帝临终托孤于我。”她开门见山,“我必须站出来,稳住局势。”

楚轩皱眉:“你真要再入朝堂?”

谢灵霜点头:“若我不去,朝堂恐生大乱。皇帝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

赵婉清在一旁轻声问道:“那储君是谁?”

谢灵霜缓缓道:“是二皇子李承睿。他是诸皇子中最贤明的一个,但资历尚浅,需有人辅佐。”

楚轩叹气:“既然你已决定,那我陪你去。”

于是,谢灵霜再度入宫,协助新帝登基,并暂代摄政之职。

她行事果断,雷厉风行,很快便稳定了朝局。那些原本想要趁机作乱的权臣,在她的威慑下纷纷收敛锋芒,不敢妄动。

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朝堂之上,而在民间。

随着新帝即位,朝廷推行新政,裁减冗官,整顿财政,虽为民心所向,但也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一时间,各地流言四起,甚至有叛军打着“恢复旧制”的旗号起兵反叛。

谢灵霜亲自带兵平乱,三个月内连破三地叛军,彻底镇压了这场风波。

战事结束后,她回到京城,向新帝请辞。

“臣已完成使命,请陛下允臣归隐。”

新帝不舍,但知她心意已决,只得含泪应允。

谢灵霜离开皇宫那天,百姓夹道相送,不少人跪地叩首,感激她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

回到谢府后,她终于卸下所有责任,重新过上平淡的生活。

春去秋来,岁月流转。谢灵霜与楚轩相伴多年,虽无子嗣,却情深意笃。赵婉清也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医者,开设了自己的医馆,救助无数百姓。

一日黄昏,谢灵霜站在院中,看着夕阳洒落在古树之上,心中一片宁静。

“你后悔吗?”楚轩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

谢灵霜微笑:“不后悔。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楚轩握住她的手:“那就好。”

风起时,桂花香随风飘散,弥漫在整个谢府之中。远处传来孩童嬉闹的声音,仿佛时光从未流逝,故事仍在继续。

几年后,京城再度发生变故。新帝年少气盛,急于改革,触怒了一批老臣。这些老臣联合地方豪族,意图逼迫皇帝退位,另立新君。

谢灵霜闻讯后,虽不愿再涉政事,但知此事若不加以制止,恐将引发更大祸乱。她再度出山,入京面圣,力劝皇帝缓和改革步伐,安抚老臣情绪。,w?d-s-h,u`c^h·e.n·g,.\c¢o/m~

皇帝起初不听,但在谢灵霜多次劝谏下,终于有所醒悟,放缓了新政推行的速度,并对老臣予以安抚。局势这才得以稳定。

事后,皇帝亲自前往谢府,向谢灵霜致谢。

“若非先生相助,朕恐怕已失民心。”

谢灵霜拱手道:“陛下无需多礼。臣只是尽己所能,助陛下稳固江山。”

皇帝叹息:“可惜先生不愿留朝,否则朕定当委以重任。”

谢灵霜微笑:“臣已老矣,更愿守一方安宁。”

皇帝默然许久,最终起身告辞。

谢灵霜送他至门口,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之中,心中泛起一丝感慨。

“你觉得,我这样做对吗?”她回头问楚轩。

楚轩轻轻一笑:“你从来都做得对。只是这一次,或许比以往更艰难。”

谢灵霜点头:“是啊。人心最难揣测,权力最易腐蚀。我能做的,不过是守住底线,让百姓少受些苦。”

楚轩握住她的手:“那我们就一起守住这份底线。”

从此以后,谢灵霜不再轻易涉足朝堂,但她始终关注着国家大事。每当百姓受困,她都会出手相助;每当朝局动荡,她也会适时提出建议。

她的名声,依旧响亮,但她的身影,却越来越淡。

直到某一天,谢府门前的古树再次落叶纷飞,谢灵霜静静地坐在院中,手中握着一本旧书,眼神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