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炼心悟道,初出茅庐(第2页)
断崖东侧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全部清理干净后,能清理出一片空地。
赵升对这里的环境颇为满意,于是决定在此地开辟一处洞府。
说干就干!
他很快走到乱石堆中,一脚一脚的踢到石头上面。
每一脚飞出,便有一块石头应声飞起,遥遥落入远处的松林里面。
仅仅片刻,断崖东侧就清理出一片空地,赵升走到崖面前,伸手按在冷硬的岩石上面。
随着掌心暗力一吐,手掌周围的岩石纷纷裂开,继而落到他脚下,堆了足足半人高。
然后,赵升双掌连续拍下,大片岩石簌簌掉落,崖面很快凹陷下去,一处洞穴飞快成形。
时间一点点流逝,等到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之时,这处洞府已经开辟成功,内部不光客厅,静室,炼丹房,炼器室,杂物室一应俱全,连桌椅茶几也就地取材,一一凿刻出来。
就在赵升住进临时洞府的时候,先前去往炼心路的一众新弟子个个垂头丧气的回到炼心谷。
不过,周子虚,凤三笑,莫龙等七人却始终没有出现,看来他们已经顺利走过炼心路,真正进了太清宗的山门。
炼心谷面积不大,方圆不足百里。
等到一百多号人陆续遣返山谷后,众人这才惊觉谷内的“好地方”都被人提前占了。
别看这群人刚刚遭受了重大打击,但放在外界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他们哪能忍受挑捡别人剩下不要的烂地方。
于是,他们再次发挥修仙界的优良传统,纷纷找上早来的那批人,要求众人让出地方。
包括赵升在内的二十几位哪里肯让,于是难免一场大战。
众人法力神念被封,因此不得不用拳脚分出胜负。
一夜过去,不少居所重新换了一位主人。
赵升在连续打败五位同门后,再也没人敢窥视他的洞府。
炼心谷的第一天过去了,原本意气风发的新晋弟子们,大半脸上挂了彩,同样也没了之前的傲气。
他们原本以为进了太清宗,日后就会道途无量,却没想到直接被丢进了荒无人烟的炼山谷,自生自灭。
想象与现实落差如此之大,不禁让不少天之骄子十分失落。
赵升虽知太清宗高层的用意,却不会故意点破。
相比尽快“崭露头角”,他更低调再低调,绝不想引起太清宗高层的注意。
从昨日进入太清洞天的一刹那,他已然隐隐预感某种极大凶险。
它来自这片天地,也来自天地之外,仿佛有一双无所不在的眼眸时刻注视着洞天内的每一个生灵。
一旦他有任何异常,必会迎来一场灭顶之灾。
太清洞天本是一座真仙道场,大道法则早已完善,别说泯灭一位返虚半仙,就算渡劫大尊进了这里,恐怕也逃不出去。
赵升只想找到先天神州的下落,可不想正面对上这样一个古老而恐怖的仙宗道派。
清晨,薄雾弥漫山林,赵升走出洞府,来到水潭边上。
瀑布飞落而下,溅起的水汽打在上,湿润清凉,令赵升心神为之一清。
他轻轻跃起,落到潭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石头高丈余,上半部已被削平,恰好成了一处打坐冥想的好地方。
赵升盘膝跌坐,望着从断崖后方升起的一轮红日,缓缓吐出一道气柱,接着念诵起了经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
其音如流水,又如山林雾气,无相无间,千变万化。
随着诵经声传遍周围,一只毛发蓬松,体长三尺的红毛松鼠忽然从树枝上一跃而下,转眼间来到石头下方,趴地聆听起来。
不多时,一头通体洁白的白鹿从林中跑出来,也来到石头山房,卧在青草地上静静聆听。
在此之后,苍鹰,青狼,山蟒等等动物先后抵达水潭边,俱都围在石头周围,静静聆听道音。
太清洞天实乃太清灵界最为罕见的一处洞天福地,无数年来,一代代在洞天内的繁衍生息的生灵,生来就拥有一丝灵性。
今日,赵升初次诵念《黄庭内景经》,立刻将周围的生灵吸引过来。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这群生灵多听几回经文,早晚都会启灵开智,成为一头头通人性的灵兽。
就当赵升诵经作课的时候,炼心谷各处先后响起一阵阵诵经声。
经音高低语速不尽相同,但都多多少少带着某种韵律。
山谷里的生灵,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机缘,一些灵性颇高的动物很快被周围的诵经声吸引,纷纷前往那处聆听经文。
太阳渐渐升高,炼心谷内陆续多了一处又一处百兽聚集的神异场景。
……
从那天开始,化为“凡人”的赵升开始每日诵经作课,也开始砍柴做饭,登高望远的悠闲生活。
相比其他急于求成的外门弟子,赵升丝毫不急,每日按部就班的诵经作课,闲事游山玩水,不忘与人交际。
半年下来,他倒是结交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样在这半年里,有一人突然体悟天心,从两部经文中幸运悟出一门修行之法,最终成功踏过炼心路,顺利离开了炼心谷。
看到有人成功出谷,众修士气大振,没过多久先后有数十人尝试闯过炼心路。
只可惜仅有三人成功出谷,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赵升一直默默观察,从始至终都没有尝试之意。
因为他非常清楚,太清宗不可能放任一群外门弟子不管,不然有人在暗中监控着所有人的情况。
尽管他明面上“身世清白”,但只要用心总能查出他的马脚。
太清宗内高手如云,势力深不可测,一旦它认真起来,几乎没有人能躲过它的追查。
七八年转瞬即逝,炼心谷内如今冷清了许多,仅剩下八十四个外门弟子无法悟出己道,始终走不过炼心路。
这一年,赵升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夏秋交接之时第三次尝试走炼心路。
这一次,他熬过无数考验,最终解开封印,“艰难”得渡过了入门考验。
一天之后,赵升踏上接引青云,在众人羡慕的注视下飘然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