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洛天 作品

第1660章 无畏擒龙(65)(第2页)

回到现世的红泥坳时,惊蛰的雷声刚过,归宗坛的铜轮正在旋转,轮上的纹路自动记录下时光脉里的故事,从西晋到未来,像部永远写不完的铜书。货郎的儿子把时空梭嵌在归宗坛的顶端,坛身突然长出些螺旋的铜带,带的节点上嵌着颗颗铜珠,珠里的影像能随人的心意切换,想看哪个时代的红泥坳,珠里就会显现,像所有的时光都被封存在了这里。

穿工装的老人往节点里放了把自己的铜杖碎片,杖头的三足鸟在珠里活了过来,带着后世的孩子参观各个时代的红泥坳,嘴里的解说词是所有守坛人的心声:“铜会老,人会走,但红泥坳的故事,永远在时光里生长。”他的身影在珠里与西晋的守坛人、未来的孩子站在一起,胸口的野菊纹同时发亮,像跨越时空的拥抱。

孩子们发现,现在红泥坳的铜器能播放过去的故事,往铜树的铜果里投块铜片,果里就会映出相关的记忆:投西晋的铜刀,会看到铸碑的艰辛;投唐代的铜铃,会听到守坛人对抗瘴林的呐喊;投自己打的铜器,会看到未来的孩子如何使用它。他们把这些故事记在铜制的日记本上,日记的纹路会自动与时光脉相连,成为新的节点。

立夏那天,九地的时光使者突然齐聚红泥坳,他们是各个时代守坛人的后裔,手里都拿着铜梭的仿制品,梭上的野菊丝缠着各自时代的铜器碎片。他们往归宗坛的时光脉里投了碎片,碎片在脉里融成条新的铜带,带上的节点延伸到更远的未来,每个节点里都有个共同的场景:红泥坳的铜树下,不同时代的人围坐在一起,听铜果里的故事,手里的铜器都刻着野菊纹,像时光从未改变他们的联结。

货郎的儿子在西海铸坊里铸了座“时光钟”,钟面的铜轮上刻着九地、千代的匠语,每到整点,钟就会敲响不同时代的铜器声,唐代的铜铃、宋代的铜钟、明代的铜锣……最后一声总是红泥坳的野菊铜片相碰,清越的响声里,时光脉的节点会同时发亮,像所有时代的守坛人在同时回应。

有山外的学者来研究时光脉,发现每个时代的红泥坳都有个共同点:铜器上的野菊纹从未变过,守坛人的胸口都有野菊胎记,仿佛红泥坳的灵魂从未被时光改变,只是换了种方式守护着铜与菊的故事。他们把研究写成书,书的封面是红泥坳的铜树,树顶的铜果里,西晋的守坛人与未来的孩子正在挥手,中间隔着无数个时代的铜魂,像条永远不断的线。

货郎的儿子推着独轮车往山外送货时,车里总装着些时光脉的铜片,片上的螺旋纹能随温度变化,冷时显出过去的故事,热时映出未来的景象。买铜片的人说夜里能梦见自己站在时光脉里,左手牵着西晋的守坛人,右手拉着未来的孩子,脚下的红泥坳正在开花,铜器的响声里,所有的时代都在说同一句话:“我们从未离开。”

芒种的雨落在红泥坳时,时光脉的铜带突然开出野菊,花瓣上的纹路是不同时代的匠语,拼在一起是首诗:“铜铸千年骨,菊开万代魂,时光如逝水,红泥是根痕。”归宗坛的铜轮旋转得更快了,把这首诗的影像传到九地的时光脉节点,每个时代的红泥坳都响起铜器的和声,像所有的守坛人在同时朗诵。

穿工装的老人把自己的铜杖插进时光脉的入口,杖身的铜带开始螺旋上升,与时光脉的铜带融为一体,杖头的三足鸟变成颗巨大的铜珠,珠里的影像正在循环播放:西晋的铜火、唐代的铜铃、宋代的铜镜、明代的铜锁、清代的铜炉、现代的铜树、未来的铜桥……所有的影像里都有红泥坳的野菊,像时光从未带走最初的模样。

货郎的儿子蹲在归宗坛旁,看着时光脉的铜带往未来延伸,小菊趴在他肩头,尾巴上的铜珠映着各个时代的红泥坳,珠里的守坛人都在对着他微笑,像在说: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在时光里等你。他突然明白,红泥坳的铜器从来不是冰冷的金属,是时光的容器,装着过去的坚守、现在的传承、未来的希望,而每个与铜相遇的人,都是时光的织者,用自己的故事,在铜梭的牵引下,把红泥坳的野菊纹,织进更遥远的时光里。

雷声再次响起时,归宗坛的时空梭突然发出金光,光里的野菊丝往九地的方向延伸,丝上的铜轮同时旋转,像在编织张覆盖所有时空的网。网眼的影像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都在铸器,铸出的铜器上都有野菊纹,像红泥坳的印记,早己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没有人知道这张网会织向何方,只知道风过时,铜梭会发出清越的响,像所有时代的铜器在同时轻吟,继续书写着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故事,让红泥坳的铜永远发烫,让野菊的香永远飘向比时光更遥远的地方。

夏至的日光把红泥坳的铜器晒得发烫,货郎的儿子蹲在归宗坛旁擦拭时空梭,梭尖的野菊丝突然绷首,在空中织出张巨网,网眼的纹路是串新的匠语,拼出“界域生门,铜符通途”。他刚要伸手去触,网突然沉入地底,地面裂开道环形的缝,缝里冒出些银色的雾,雾里浮着块铜制的符牌,牌上的纹路是九地的界域轮廓,轮廓边缘缠着野菊藤,藤上的花苞正在绽放,花瓣里映着些陌生的地域影像,有会移动的沙漠、长着铜叶的雨林、漂浮的冰岛……

“是‘界域符’,”穿工装的老人拄着铜杖赶来,杖头的三足鸟对着银雾鸣叫,雾里落下些铜制的界碑碎片,“我爹的日记里夹着半块符牌,说母铜脉的尽头连着‘万域海’,那里有无数未被发现的界域,每个界域都有独特的铜器,符牌能打开界域之门,牌上的野菊藤是红泥坳的界标,能防止闯入者迷失在万域缝隙里。”老人把界碑碎片拼在缝里,银雾突然涌起,雾里浮出张万域海的地图,图上的每个界域都标着铜器的符号,最边缘的界域符号正在闪烁,像在发出求救信号。

小菊从银雾里钻出来,爪子攥着块界域铜,铜上的纹路是道流动的门,门里的影像在快速切换:有会吐铜丝的蜘蛛界域,有铜雨连绵的天空界域,有铜制植物会说话的森林界域……最后定格在个冰封的界域,那里的铜器都结着霜,霜里的匠语是“铜心冻”三个字。

“万域海的界域门快封了,”阿镜举着药书赶来,书页上的万域图谱正在褪色,画着界域门的墨迹变得模糊,“药书里说界域门会随界域铜的冷却而关闭,只有用九地的界域铜和红泥坳的野菊铜融成的‘通域铜’,才能让门扉常开。”她往界域符上撒了把归宗坛的铜屑,符牌上的野菊藤突然变长,在地上织出个“融”字,字的笔画里浮出些铜制的界域粒,粒里映着不同界域的铜器在发光。

小年带着村里的人往熔炉走,炉里的铜水泛着九色光,里面沉着从万域海边缘收集的界域铜:蜘蛛界域的铜丝、天空界域的铜雨珠、森林界域的铜叶……最上层是红泥坳的野菊铜,铜液在高温下相互渗透,凝成张流动的铜网,网眼的形状是所有界域的符号,中心是红泥坳的野菊。“这是‘万融铜’,”小年用长勺舀起铜水,液珠在空中凝成朵九色铜花,“守坛人的手记里写着,不同界域的铜器融在一起,能让万域海的界域门永远互通,就像九地的铜魂归宗那样。”

货郎的儿子握着界域符往万域海走,界域门的入口藏在母铜脉与时光脉的交汇处,入口的石门上刻着行匠语:“入此门者,需怀包容心,纳异客魂。”他把万融铜涂在石门上,门突然缓缓打开,里面的万域海果然像片流动的铜色海洋,每个界域都像漂浮的岛屿,岛上的铜器在发光,光里的匠语各不相同,却都能被红泥坳的铜器解读,像有种共通的语言。

第一个抵达的是蜘蛛界域,这里的铜丝正在断裂,吐丝的蜘蛛铜器蜷缩着,丝里的匠语是“铜丝枯”。货郎的儿子往丝里掺了些红泥坳的野菊铜液,铜丝立刻恢复韧性,蜘蛛铜器吐出新的丝,丝上的匠语变成“谢”,丝的末端缠着野菊纹,像在红泥坳的印记里找到归属感。

往天空界域去时,界域门的铜轴正在生锈,门扉开合间发出刺耳的响,那里的铜雨己经变成黑色,雨里的铜器都蒙着层灰。货郎的儿子用界域符在门轴上画了道野菊纹,铜轴立刻泛出金光,黑色的铜雨变成七彩的液,雨里的铜器开始歌唱,歌词是不同界域的匠语混合体,最后都落在“家”这个词上。

当货郎的儿子抵达冰封界域时,这里的界域门己经半封,门里的铜器都冻成冰雕,冰里的铜心停止跳动,只有中心的块铜碑还在发光,碑上的匠语是“盼暖”。他往门里倒了些万融铜液,铜液在冰里蔓延,所过之处,冰雕开始融化,铜心重新跳动,界域里的铜器发出欢快的响,冰里的野菊纹慢慢显形,像红泥坳的暖意终于传到了这里。

返程时,万域海的界域门都己稳固,每个界域的铜器上都长出野菊纹,像红泥坳的印记成了万域共通的符号。路过万域海的中心时,所有界域的铜器突然升空,在海面上拼出个巨大的“合”字,字的笔画里浮出些铜制的星,星里映着红泥坳与万域的铜器在共舞,像所有的界域都成了红泥坳的邻居。

回到红泥坳时,夏至的日光正烈,归宗坛的周围长出圈界域门,每个门里都能看到不同的界域风景:蜘蛛界域的铜丝在织网,天空界域的铜雨在闪光,森林界域的铜叶在歌唱……孩子们往门里扔铜器碎片,碎片会在界域里变成新的铜器,带着红泥坳的野菊纹,回来时则带着界域的特色,像场跨越万域的交换。

穿工装的老人往界域门旁立了块铜碑,碑上刻着万域海的地图,每个界域旁都写着红泥坳的方言:“所有的界域,都是红泥坳的远方亲戚;所有的铜器,都是会说话的介绍信。”他的铜杖往碑上敲了敲,碑里突然传出万域铜器的和声,声里的匠语混合着红泥坳的野菊香,像所有的界域都在红泥坳安了家。

货郎的儿子在西海铸坊里开辟了“万域铜器展”,展柜里的铜器来自不同界域:蜘蛛界域的铜丝织成的野菊挂毯,天空界域的铜雨凝成的星灯,森林界域的铜叶刻成的诗卷……每件展品旁都放着块界域符,符上的野菊纹能让参观者听懂铜器的故事,像在与界域的铜魂对话。

立秋那天,万域的铜使突然齐聚红泥坳,他们带来各自界域的铜器种子,种在归宗坛旁的土里,种子立刻发芽,长出的铜植物都带着野菊纹:蜘蛛界域的铜丝藤缠着野菊枝,天空界域的铜雨草开着野菊花,森林界域的铜叶树结着野菊果……红泥坳的铜树与这些植物缠绕在一起,枝叶往万域海的方向延伸,像在编织张覆盖所有界域的生命网。

小年发现,现在红泥坳的铜器能融合万域的特色,铸出的铜器既有红泥坳的野菊纹,又有界域的灵气:给蜘蛛界域铸的铜梭,梭尖缠着野菊丝;给天空界域铸的铜壶,壶底长着野菊根;每件铜器上的匠语都是双语的,一半是红泥坳的方言,一半是界域的符号,像两种文化在铜上和谐共生。

重阳那天,红泥坳举办了“万域铜器节”,九地与万域的铜匠都来参赛,铸出的铜器让所有人大开眼界:有能穿梭时空的界域铜梭,有能连通万域的铜制星图,有能让铜魂显形的野菊镜……最后获奖的是个铜制的万域球,球上的每个界域都嵌着块红泥坳的野菊铜,转动时,球里的万域海会发出铜器的和声,像在唱首永不结束的歌。

穿工装的老人把自己的铜杖捐给了万域铜器展,杖头的三足鸟变成个微型万域海,海面上漂浮的界域里,能看到不同时代的守坛人与万域铜使在交谈,他们的脚下都踩着红泥坳的土地,胸口的野菊纹同时发亮,像所有的时空与界域,都在红泥坳的铜光里融为一体。

货郎的儿子蹲在归宗坛旁,看着万域的铜植物往云端生长,小菊趴在他肩头,尾巴上的铜珠映着万域的风景,珠里的铜魂都在对着他微笑,像在说:故事没有边界,我们在万域等你。他突然明白,红泥坳的铜器从来不是地域的局限,是连接所有界域的桥梁,是穿越所有时空的使者,而每个与铜相遇的灵魂,都是桥梁上的砖石,让红泥坳的野菊香,飘向比万域海更遥远的地方。

暮色降临时,万域的界域门都亮起灯,灯光里的野菊纹在红泥坳的夜空织出张巨网,网眼的影像从西晋的铜火,到现在的万域交融,再到未来的无限可能,像所有的故事都在这张网里生长、延续。没有人知道这张网会扩展到哪里,只知道风过时,网里的铜器会发出和鸣,像所有的界域、所有的时代、所有的铜魂,都在红泥坳的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关于相遇、融合与永恒的故事,让野菊的香永远飘,让铜器的响永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