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洛天 作品

第1633章 无畏擒龙(38)

桂花又落满青石板的时候,吴山居像铺了层碎金。细碎的花瓣粘在晾衣绳上,混着念安新晒的蓝布衫,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把凉棚下的石桌都染成了蜜色。吴畏坐在竹椅上,看张起灵用竹帚扫花,银发上沾着几点金黄,像落了片永不凋谢的秋光。

“念安要在基地开植物课了,”吴畏捡起片完整的桂花,夹进念安写的基因图谱笔记本里,“教案改了八遍,说要把荷花的基因链画成桂花枝的样子,让小队员们好懂——还说要请您去当教具模特,就站在桂花树下,说您身上的‘岁月感’比实验室的标本箱还珍贵。”

张起灵直起身,竹帚上的桂花抖落下来,在他脚边堆成小小的金堆:“阳阳的队员拿了世界冠军,队里给的奖励是去杭州集训半年,住东厢房,说要天天听您讲‘守稳’的道理。”他从屋檐下取下个陶罐,是去年阳阳封的桂花糖,琥珀色的糖汁里浮着整朵的桂花,像把秋天的香都锁在了罐子里。

“我哪有什么道理可讲。”吴畏笑着拧开陶罐,甜香立刻漫出来,呛得他打了个喷嚏,“上次给小队员讲‘借力’,说的还没阳阳清楚,最后还是靠比划——把自己胳膊都拧酸了。”他瞥见正厅的博古架,奥运金牌旁边多了个新奖杯,底座刻着“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冠军”,旁边压着张照片:小队员举着奖杯,背后是吴山居的院门,门框上缠着圈桂花枝。

“他们懂。”张起灵往紫砂壶里放了把新茶,是念安实验室培育的新品种,叶片边缘带着金边,“说看您扫地就懂了,竹帚不碰花盆,却能把花瓣扫干净——这就是‘不硬碰’。”

院门外传来汽车引擎声,阳阳开着辆商务车进来,车斗里装着十几个铺盖卷,印着“世界冠军队”的字样。念安坐在副驾驶,穿着件灰绿色的冲锋衣,怀里抱着个巨大的标本盒,里面是株完整的桂花树,根须裹着红布:“麒麟叔叔!我们把实验室的‘活教具’带来了!这是组培的桂花苗,基因和院子里的老桂树一样,等春天种在基地门口,就叫‘守稳桂’!”

阳阳跳下车,指挥着小队员们搬铺盖,他比去年又沉稳了些,鬓角竟也有了几根银丝,被念安用手拨了拨:“才多大就长白头发,以后跟麒麟叔叔似的,成‘岁月感标本’了。”

“总比你熬夜熬成熊猫眼强。”阳阳笑着拍掉她身上的桂花,指尖在她冲锋衣口袋上顿了顿——那里鼓鼓囊囊的,是他昨天送的银质桂花胸针,针脚刻着“安”字。

吴邪扛着摄像机追着小队员拍,镜头从他们沾着桂花的笑脸扫到东厢房的窗棂,最后定格在张起灵扫花的背影上:“这组镜头要当纪录片的终章!标题就叫‘桂香里的传承’!你看这光影,这动静——扫地的老人,欢呼的孩子,飘落的桂花,简直是时光在跳舞!”

他小侄子已经长成青年,穿着件印着吴山居的t恤,背着相机给桂花树拍照:“老师说我的摄影作品能参展了,主题就叫‘永恒的院子’,主角是麒麟爷爷和凤凰爷爷,背景永远有正在生长的东西——春天的麦苗,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

霍秀秀和小花提着食盒进来,里面是刚蒸的桂花米糕,用的还是阳阳爸做的老模具,凤凰的尾羽上特意加了几粒桂花,蒸出来像拖着串金珠。“我妈说这糕得用井水蒸,”霍秀秀给吴畏递了块,“甜得润喉,不像外面卖的,齁得慌。”

念安举着米糕跑向正在整理铺盖的小队员,阳阳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瓶念安配的薄荷水:“慢点跑,别噎着——喝这个顺顺。”他把水递给个最小的队员,那孩子长得虎头虎脑,接过水时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引得众人发笑。

李铁柱的双胞胎穿着中山装,手里拿着“非遗传承基地”的铜牌,边角包着铜皮,是阳阳的爸爸新做的:“叔,这牌子要挂在‘守稳’木牌旁边,用您当年教我们的铜钉钉——说这样能把‘稳’字钉进土里。”

铜钉现在放在厨房的抽屉里,锈迹斑斑的钉帽上刻着个极小的“麟”字,是很多年前张起灵用刀尖刻的,那时他们还在长白山,以为日子会永远停留在风雪里。

“说起来,”弟弟看着张起灵,眼里的敬意比当年更深,“那个像您的孩子,现在是国家队的主力了,昨天跟我视频,说每次比赛前都要摸口袋里的麒麟护身符——是念安给您绣的那个的仿品,针脚都一样。”

张起灵从柜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桂花和薄荷:“泡茶喝,醒神。”他顿了顿,指了指凉棚下的石桌,“晚上让他来,教他泡桂花茶。”

晚饭摆在桂花树下,阳阳妈做的桂花鱼,霍秀秀带来的糯米藕,还有小队员们抢着剥的莲子,混着空气里的甜香,像把整个秋天的暖都盛在了碗里。念安给张起灵挑出鱼刺,阳阳则把米糕上的红枣挖出来——他知道吴畏牙口不好,特意让厨房蒸得更软些。

“植物课第一讲是‘桂花的基因与摔跤的力道’,”念安喝着汤,眼睛亮得像沾了露水的桂花,“我把桂花花瓣的韧性和‘缠丝劲’的原理画在了一起,阳阳说队员们看了准能懂——就像当年他看您扫地懂了‘不硬碰’。”

阳阳笑着补充:“我让他们把‘守稳’刻在训练服的袖口上,练动作时低头就能看见,就像看见您站在旁边——比教练的哨子管用。”

夜里,小队员们挤在东厢房的炕上,听张起灵讲当年的事。他说的不多,无非是长白山的雪有多厚,蛇沼的太阳有多烈,青铜门里的风有多冷,但每个字都像颗饱满的桂花,落在孩子们心里。念安和阳阳坐在门槛上,听着屋里的声音混着桂花香飘出来,念安突然说:“您说,我们老了会不会也这样?守着院子,看新的孩子来,讲我们的故事。”

阳阳握紧她的手,她的指尖还沾着桂花糖的黏:“会的。到时候我教他们摔跤,你教他们认植物,院子里的桂花树该长得更粗了,能并排坐咱们四个——像现在这样。”

吴畏和张起灵坐在凉棚下,看月光把桂花照成银色。张起灵在竹简上画桂花,笔尖的墨在竹片上晕开,枝桠的线条遒劲,花瓣却轻得像要飘起来。吴畏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的墨香混着桂香,突然觉得这味道和很多年前在长白山闻到的不一样了——那时的冷里藏着慌,现在的暖里全是定。

“明天,”吴畏轻声说,“把新桂苗种在基地门口吧,让它对着院门,像个迎客的孩子。”

“好。”张起灵点头,目光落在东厢房的窗户上,灯光里映着小队员们的影子,像簇跳动的火苗。

“再教他们做桂花酱,”吴畏继续说,“用今年的新桂花,放冰糖和蜂蜜,跟阳阳妈学的那样——让他们知道,再急的性子,也得等三个月才能尝到甜。”

“好。”

风卷着桂花掠过青石板,带着蜜色的香,拂过竹简上的画,拂过两个交握的手掌,拂过东厢房里的笑声。吴畏知道,故事永远不会结束——明天会有新的桂苗扎下根,后天会有新的名字刻在训练服上,实验室的基因链会画出更美的图案,训练馆的地板会印上新的脚印,而他和张起灵,会一直坐在这桂花树下,看花瓣落了又开,看孩子们把“守稳”的种子带向更远的地方,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浸在香里的模样。

月光越发明亮,把桂花照得像撒了层银粉。吴邪的摄像机还在运转,镜头对着漫天飘落的桂花,对着炕上攒动的小脑袋,对着门槛上依偎的身影,最后定格在两个老人的脸上——他们的眼角有笑纹,像被风吹过的桂树枝,却在月光里闪着光,像藏着整片星空。

远处传来早班公交的报站声,混着桂花的香飘进院子,像句温柔的提醒:新的一天要来了,新的故事,也该开始了。

腊梅的暗香漫过院墙时,吴山居的青石板上总覆着层薄霜。鹅黄色的花苞从枯枝里探出来,顶着细碎的冰晶,风过时抖落一地冷香,把正厅的铜炉都染得清冽。吴畏蜷在暖炉边的藤椅里,看张起灵用松枝扫雪,银发与落雪交融,远远望去像株凝结了时光的玉树。

“念安的实验室评上国家级了,”他呵出一团白气,指尖划过窗上的冰花——那是阳阳带的小队员画的,歪歪扭扭的凤凰和麒麟依偎在梅枝上,“剪彩那天要穿旗袍,让霍秀秀她妈给改了三次,说领口要绣腊梅,得跟咱们院子里的这棵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