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洛天 作品

第1652章 无畏擒龙(27)(第2页)

吴畏靠在张起灵肩上,听着他平稳的心跳,和双玉的轻响融为一体。雪花落在他们的发间、肩头,像场温柔的祝福。他知道,这故事永远不会有结尾。

明年的山楂会结果,后年的池塘会有鱼,吴邪的孩子会背上书包走进学堂,念安会学会说话,喊出第一声“凤凰叔叔”和“麒麟叔叔”,李铁柱的双胞胎会来帮忙挖池塘,而他和张起灵,会守着这个院子,看着雪落了又融,花开了又谢,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最珍贵的模样。

就像此刻飘落的雪花,温柔,纯粹,且永不停歇。山楂树挂果的时候,吴山居的院子里多了个小小的池塘。锦鲤在水里游来游去,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撒了一把会动的碎金。吴畏蹲在池塘边,看张起灵往水里撒鱼食,黑金古刀靠在旁边的山楂树下,刀鞘上落了几片红透的山楂叶,倒像是镶了圈玛瑙边。

“这鱼养得真好,”吴畏捡起一片飘落的山楂叶,扔进池塘,被锦鲤一口叼走,“比吴邪上次在西湖钓的那条还肥。”

张起灵直起身,指尖沾着些鱼食:“他钓的是草鱼,这个是锦鲤,不一样。”他走到吴畏身边,自然地接过他手里的空鱼食袋,“李铁柱的双胞胎来了,在门口等着呢。”

“让他们进来呗。”吴畏拍了拍手上的土,“说好今天来帮着摘山楂的,别让俩孩子在门口等着。”

话音刚落,两个半大的小子就冲进了院子,一个扛着梯子,一个提着竹篮,脸上带着和李铁柱如出一辙的憨厚笑容:“吴畏叔!起灵叔!我们来啦!”

“慢点跑,别摔着。”吴畏笑着说,“梯子放山楂树旁边,篮子放凉棚下,先歇会儿,喝口水再干活。”

俩孩子却不歇着,七手八脚地把梯子架好,eldest的那个已经爬上了树,摘下一颗通红的山楂,塞进嘴里:“甜!比我妈买的好吃!”

“那是,”吴畏得意地说,“这可是用凤凰佩的水浇的,能不好吃吗?”

张起灵从屋里端来两杯水,递给孩子们:“别空腹吃,酸。”他的目光落在树上的孩子身上,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像在看当年爬石榴树的吴邪。

正说着,吴邪带着小侄子来了,霍秀秀抱着念安跟在后面。念安已经会走路了,穿着件红色的小袄,像个小福娃,一进门就扑向池塘,指着水里的锦鲤咿咿呀呀,小手指着鱼尾巴,像是在说“要抓”。

“可不能抓,”吴畏抱起她,“这是你麒麟叔叔养的宝贝,抓了他要生气的。”

念安眨巴着大眼睛,突然伸手抓住吴畏脖子上的双玉,咯咯笑着拽了拽:“亮亮!”

“这叫凤凰佩和麒麟佩,”吴畏耐心地解释,“是保护我们的宝贝。”他把双玉贴近念安的小脸,玉佩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暖得孩子咯咯直笑。

张起灵则在和吴邪说悄悄话,指着山楂树:“够不着的地方别让孩子爬,我来摘。”

“知道知道,”吴邪拍着胸脯,“我盯着呢,保证出不了岔子。”他转头看向霍秀秀,“你把念安看好了,别让她往池塘边跑,摔进去就麻烦了。”

霍秀秀白了他一眼:“还用你说?”她从包里掏出个小篮子,“我带了些小番茄,洗干净了给孩子们当零食,比山楂酸好。”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李铁柱的双胞胎在摘山楂,时不时扔几个给树下的吴邪,砸得他嗷嗷叫;吴畏抱着念安,教她认院子里的树,“这是玉兰,那是石榴,那个会开花的是紫藤……”;张起灵则在凉棚下整理刚摘的山楂,把坏的挑出来,好的放进竹篮,动作麻利又仔细。

中午,李铁柱杀了只自己养的鸭子,炖了锅老鸭汤,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众人围坐在凉棚下,喝着汤,吃着刚摘的山楂,聊着家常,阳光透过紫藤的枝叶,在每个人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幅温暖的油画。

“说起来,”李铁柱啃着鸭腿,突然想起什么,“我老家的祖坟旁边,有棵老山楂树,据说有上百年了,结的果子特别甜。等明年清明,我带你们去看看?就当踏青了。”

“好啊,”吴畏点头,“正好让孩子们见识见识百年老树,比我这棵可气派多了。”

张起灵则在给念安剥山楂,把核去掉,只留下果肉,递到她嘴边:“酸吗?”

念安咬了一小口,皱着眉头摇摇头,又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甜!”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下午,吴邪提议做冰糖葫芦。李铁柱的双胞胎自告奋勇要帮忙,一个洗山楂,一个串竹签,忙得不亦乐乎。吴畏则在熬糖浆,张起灵站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醒他“火大了”“该搅了”,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你怎么什么都会?”吴畏搅着糖浆,看他熟练地指挥孩子们串山楂,忍不住问。

“在青铜门学的。”张起灵淡淡道,“冬天没事做,就用雪水熬糖,给路过的雪兔吃。”

“你还喂雪兔?”吴畏惊讶地睁大眼睛,“我还以为你只喂我呢。”

张起灵的嘴角微微上扬:“你比雪兔能吃。”

“谁能吃了!”吴畏瞪他,却忍不住笑了,糖浆的甜香混着山楂的酸,在空气里弥漫,像他们此刻的心情,甜中带酸,却格外让人回味。

冰糖葫芦做好时,夕阳已经西斜。一串串红亮的糖葫芦挂在凉棚下,像串起的小灯笼,引得孩子们直流口水。念安举着一串小的,吃得满脸都是糖渣,像只偷吃东西的小花猫。

“真好吃!”吴邪咬了一大口,糖浆粘在嘴角,“比外面买的强多了,咱们开个糖葫芦摊吧,肯定火!”

“开什么摊,”小花笑着说,“自己吃都不够。”他从包里掏出个相机,“来,拍张照,纪念我们第一次做冰糖葫芦。”

众人围在一起,举着糖葫芦,对着镜头笑。念安被吴畏抱着,手里还攥着半串糖葫芦;张起灵站在吴畏身边,手里举着一串,脸上没什么表情,眼里却满是笑意;吴邪和李铁柱勾着肩,笑得露出大白牙;霍秀秀则靠在小花肩上,温柔地看着镜头……夕阳的金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得让人舍不得眨眼。

照片洗出来后,被吴邪贴在了他爷爷的卷轴旁边,篇章。

冬天来临时,池塘结了层薄冰,锦鲤在冰下游动,像在水晶宫里穿梭。吴畏和张起灵在池塘边搭了个小冰场,给孩子们滑冰玩。李铁柱的双胞胎穿着新做的冰鞋,在冰上摔得四脚朝天,却笑得格外开心;念安则被张起灵牵着,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走,像只刚学步的小企鹅。

“慢点,别急。”张起灵弯着腰,耐心地引导她,手心的温度透过手套传来,暖得念安心都化了。

吴畏靠在山楂树下,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所谓的幸福,不过就是这样吧——有个愿意陪你慢慢变老的人,有一群吵吵闹闹的孩子,有个充满烟火气的院子,还有一串串甜到心里的冰糖葫芦。

他想起在云顶天宫的冰缝里,张起灵把他拉出来时的眼神;想起在昆仑墟的星空下,他说“能看到你们所有人的未来”时的笃定;想起在归墟的漩涡里,两人紧握的双手……原来所有的相遇和相守,都在为此刻的温暖做铺垫。

“在想什么?”张起灵牵着念安走过来,孩子已经累得趴在他肩上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

“在想,”吴畏笑着说,“明年的山楂肯定结得更多。”

“嗯。”张起灵点头,把念安递给霍秀秀,“再种棵梨树吧,春天开花好看,秋天结果能做梨汤。”

“好啊。”吴畏握住他的手,冰天雪地里,两人的手心却异常温暖,“再种棵樱桃,红色的果子,像小灯笼。”

“好。”

“还要种……”

“都种。”张起灵打断他,目光温柔地看着他,“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远处的西湖上传来游船归航的汽笛声,近处的茶馆飘来夜间特有的安神香,李铁柱的菜馆里,最后一桌客人还在高声谈笑,说要“为这好日子干一杯”。

吴畏看着张起灵,他的鬓角又添了些白发,却比年轻时更让人安心。双玉贴在胸口,带着阳光和山楂的味道,和张起灵的心跳一起,平稳而有力。

他知道,故事还在继续。

明年的梨树会开花,后年的樱桃会结果,孩子们会长大,院子里的树会越长越高,而他和张起灵,会守着这个院子,看着这些花开花落,人来人往,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值得珍藏的模样。

就像此刻的冰场,孩子们的笑声,和身边这个人温暖的手,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