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8章 无畏擒龙(23)(第2页)
深秋的某个清晨,吴畏被一阵鸟鸣吵醒。推开窗,看到张起灵正在院子里给神树浇水,朝阳的光芒洒在他身上,像给他镀上了层金边。神树的枝叶已经蔓延到了屋檐,和石榴树的枝桠缠绕在一起,像对相依相偎的恋人。
“醒了?”张起灵转过身,手里还拿着水壶,“吴邪说要去长白山滑雪,问我们去不去。”
吴畏走到他身边,看着两只鸟儿在神树枝头筑巢,突然笑了:“不去了吧。”他指着石桌上的棋盘,“昨天那盘棋还没下完呢,你输了,得认罚。”
“我没输。”张起灵放下水壶,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耍赖,“是你悔棋。”
“我才没悔棋!”吴畏笑着推了他一把,却被他顺势抓住手腕,拉入怀中。
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两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西湖上传来游船的汽笛声,近处的茶馆飘来桂花乌龙的清香,吴邪在屋里喊着“小懒虫快起床”,李铁柱的菜馆又响起“刚出炉的粘豆包嘞”的吆喝。
吴畏靠在张起灵的胸口,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和双玉的嗡鸣融为一体。他知道,时间之墟也好,过去的记忆也罢,都不如此刻的温暖真实。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像这院子里的两棵树,像这永远流转的时光,在烟火人间里,慢慢生长,直至永恒。
杭州的冬雪总是来得悄无声息,清晨推开窗时,吴山居的青瓦已经覆了层薄雪,檐角垂下的冰棱像串透明的水晶。张起灵正在院子里扫雪,黑金古刀靠在石榴树旁,刀鞘上落了层雪,倒像是镶了圈银边。
“别扫了,等会儿太阳出来就化了。”吴畏裹着厚棉袄,呵着白气从屋里出来,手里捧着两碗热汤,“李铁柱刚送来的羊肉汤,加了当归,喝了暖身子。”
张起灵接过汤碗,指尖触到滚烫的瓷壁,雪水顺着他的袖口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他仰头喝了一大口,热流顺着喉咙滑下,熨帖了整个胸腔:“吴邪说,长白山的雪更大,他小侄子在那儿堆了个雪人,非要我们去看看。”
“不去。”吴畏吸溜着汤里的粉丝,“上次在青铜门挂灯笼,那小家伙差点把红绸缠我脖子上,说是给‘凤凰叔叔’系围巾。”他想起那孩子圆滚滚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等开春再说吧,现在去,指不定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张起灵没反驳,只是把碗里的羊肉夹到吴畏碗里。雪光映着他的侧脸,鬓角的白发在晨光中格外显眼,却比年轻时更让人安心——那是岁月沉淀的温柔,比任何承诺都来得实在。
午后,小花带着霍秀秀来了。霍秀秀裹着件驼色大衣,手里捧着个锦盒,脸上带着神秘的笑意:“猜猜我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打开锦盒,里面是块巴掌大的墨玉,玉体通透,里面裹着缕金色的丝线,在光线下缓缓流动——是从西沙沉船里找到的“定魂丝”,据说能镇住最凶的邪祟。
“专家说这丝线是用西王母的凤羽炼的,”霍秀秀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墨玉,“和吴畏的凤凰佩是同源,戴在身上能安神。”
吴畏的双玉突然发烫,墨玉里的金线瞬间活跃起来,像条小蛇般缠绕在玉体上,与凤凰佩的红光交相辉映:“它认主了。”他把墨玉拿起来,触手温润,和双玉的温度惊人地相似。
“看来这定魂丝注定是你的。”小花笑着说,“霍家的人研究了半年,都没弄明白怎么用,你一拿就有反应,果然是凤族的血脉厉害。”
正说着,吴三省踩着雪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张泛黄的纸:“刚从老宅子翻出来的,是你奶奶的日记。”他把纸递给吴畏,“上面记着凤族的驯兽术,说能用定魂丝驯服最烈的守陵兽,比汪藏海的法子靠谱多了。”
吴畏展开日记,娟秀的字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奶奶在日记里写:“双玉合,定魂随,凤血燃,万兽归。”下面还画着幅小图,是个人用定魂丝牵着只金角蛇,蛇头上的独角温顺地低垂着,和他们在塔木陀见到的那只判若两然。
“原来当年奶奶能在西王母陵来去自如,靠的是这个。”吴畏的手指拂过图画,“她不是怕守陵兽,是能和它们交朋友。”
张起灵凑过来看日记,指尖落在某行字上:“‘昆仑墟深处有雪狮,守着创世玉的伴生石,若能驯服它,可保时空镜永不裂’——伴生石,我们上次没见到。”
“创世玉还有伴生石?”吴邪从里屋跑出来,手里拿着个啃了一半的烤红薯,“我爷爷笔记里都没提过,看来这趟长白山之行,非去不可了。”
“去就去。”李铁柱扛着个巨大的麻袋从外面进来,雪沫子沾了他一身,“我媳妇给我装了二十斤冻梨,够我们在长白山吃半个月了!”
众人看着他鼓鼓囊囊的麻袋,都忍不住笑了。院子里的雪还在零星飘落,落在神树的幼苗上,像给嫩绿的枝叶披了层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期待着这场新的旅程。
出发去长白山的前一晚,吴畏翻着奶奶的日记,看到最后一页画着个小小的凤凰图腾,旁边写着行小字:“万物有灵,人心为本,守得住心,便守得住天下。”他突然想起西王母残魂说的“昆仑墟的考验不在于武力,而在于心”,原来所有的答案,早就藏在这些温柔的叮嘱里。
张起灵从背后轻轻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发顶,带着雪后的清冽气息:“在想什么?”
“在想,我们好像一直在赶路。”吴畏转过身,靠在他怀里,“从云顶天宫到昆仑墟,从秦岭到西沙,好像永远有下一个目的地。”
“不是赶路。”张起灵的指尖抚过他脖子上的双玉,“是回家。”
吴畏愣住了。是啊,从拿到凤凰佩的那天起,他一直在寻找归属感——在西安客栈的木雕里,在张家古楼的冰镜中,在创世玉的星光下,直到此刻靠在张起灵怀里,才真正明白,所谓的家,从来不是某个地方,而是身边的这个人,是那些无论走多远,都会等你回来的人。
窗外的雪停了,月光透过云层,给院子里的两棵树镀上一层银辉。神树的幼苗依偎在石榴树旁,像两个相依的影子,在漫长的冬夜里,静静等待着春天。
第二天清晨,越野车准时停在吴山居门口。吴邪抱着他的相机,李铁柱背着他的麻袋,小花和霍秀秀正在核对登山装备,吴三省则在给每个人分发暖宝宝,嘴里念叨着“长白山的风跟刀子似的,可别冻着”。
张起灵最后检查了一遍黑金古刀,将刀鞘上的雪抖落,然后自然地接过吴畏手里的背包:“走吧。”
吴畏点点头,摸了摸胸前的双玉和墨玉,三股温暖的力量在血脉里交融,像三位温柔的长辈,在轻声叮嘱“路上小心”。他知道,这趟长白山之行,或许还会遇到新的挑战,或许还会解开更多的谜团,但他不再害怕——因为身边有这些人,有这份跨越山海的相守,有这颗终于找到归宿的心。
越野车驶离杭州城时,吴畏回头望了眼吴山居。青瓦上的雪正在融化,屋檐下的冰棱滴答作响,石榴树和神树的影子在晨光中拉得很长,像两条蜿蜒的路,一头连着过去,一头通向未来。
他转回头,看向身边的张起灵。对方正望着窗外,侧脸在晨光中柔和得像幅水墨画,阳光穿过玻璃,在他的睫毛上跳跃,落下细碎的金斑。
“等从长白山回来,”吴畏轻声说,“我们在院子里种棵梅树吧,冬天开花,特别好看。”
张起灵转过头,眼里映着他的影子,像盛着整个春天:“好。”
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江南的温婉变成北方的苍茫,远处的雪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像沉睡的巨人。吴邪在后排给小侄子打电话,兴奋地描述着即将见到的雪狮,李铁柱在啃冻梨,小花和霍秀秀在低声讨论着路线,吴三省则哼着不成调的老歌,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打着节拍。
吴畏靠在椅背上,听着这些熟悉的声音,感觉胸口的玉石在轻轻发烫。他知道,故事还在继续,像这不断向前的车轮,像这永远流转的时光,在烟火人间里,酿出最醇厚的味道。而他和张起灵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