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着我发光了 作品

第884章 盛夏果实(第2页)

盛夏的安阳城热闹非凡。新开的\"百工街\"上,铁匠铺、木作坊、织造间一字排开,叮叮当当的声响从早到晚不绝于耳。

叶明正在视察新建的官道,陈瑜匆匆赶来:\"大人!出稀奇事了!北山瓷窑那边...\"

赶到瓷窑时,老道正对着一窑瓷器手舞足蹈:\"天赐祥瑞!天赐祥瑞啊!\"

窑工们搬出来的瓷器,釉色竟呈现出奇特的山水纹理,宛如名家水墨!

\"这是...\"

\"窑神显灵!\"老道激动得语无伦次,\"贫道烧了一辈子窑,头回见这等奇事!\"

沈清那小子却蹲在地上写写画画:\"不对...是瓷土里混入了某种矿物质...您看这纹理走向...\"

叶明拿起一个瓷盘细看,忽然发现釉色中隐约有\"安阳\"二字!

\"这...\"

众人面面相觑。老道扑通跪下,连连叩首。叶明却若有所思地望向北山——这山里的矿藏,恐怕还有更多秘密。

七月流火,安阳城举办了首届\"工匠大会\"。各地能工巧匠齐聚一堂,连京城的将作监都派了人来。

最引人注目的是书院学生的发明展示——沈清团队的\"自动提花织机\",草原少年们设计的\"便携式纺车\",还有农科学子改良的\"甘薯切片机\"...

评审席上,将作监大匠看得目瞪口呆:\"这些...真是学生做的?\"

叶明笑而不语。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到了——波斯商队的首领阿里,带着十多个异域工匠风尘仆仆赶来。

\"叶大人!\"阿里操着生硬的中原话,\"我们,来学习!\"

原来\"安阳彩\"的名声已经传到西域,波斯王特意派工匠来取经。

老道一听急了:\"这...祖传秘方...\"

叶明却道:\"可以教,但有条件——波斯也得派先生来,教我们玻璃制法。\"

阿里瞪大眼睛:\"大人怎知我国擅长制玻璃?\"

叶明笑而不答。交易达成,老道虽然嘀嘀咕咕,还是带着波斯工匠去了瓷窑。

中秋前夕,叶明收到太子来信。李君泽说皇上对安阳的\"工匠大会\"赞不绝口,准备在京城也办一场。

更令人惊喜的是,朝廷正式将\"安阳模式\"定为国策,向全国推广!

叶明把信递给周明德:\"看来咱们的担子更重了。\"

周明德笑道:\"大人该高兴才是。听说皇上还要在安阳设'工部特遣司',专管新技术推广。\"

正说着,其其格飞奔进来:\"大人!快去看!玻璃作坊出东西了!\"

波斯工匠指导建造的玻璃窑里,第一批安阳玻璃刚刚出炉。虽然还有些浑浊,但已经能看出晶莹的质地。

沈清兴奋地举着一块玻璃片:\"大人!用这个做温室,采光比油纸强十倍!\"

叶明心头一动:\"好主意!明年冬天,咱们的暖房可以种更多蔬菜了。\"

夕阳西下,叶明站在城楼上,望着这座生机勃勃的边城。书院里传来琅琅书声,工坊区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远处的官道上,商队络绎不绝...

十年光阴,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已然成为创新的沃土。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