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中元节醮(第2页)
在古代,打醮是一种斟酒的仪式,在祭祀、及冠、婚礼等仪式中很常见。
而道家的打醮大概就是请神灵吃饭,给神灵敬酒的意思。神灵重因果,所以吃了饭喝了酒就会给你一些好处。
这时候道士们可以为苍生祈求消灾解难,祈求国泰民安,包括消解罪孽都可以。
所以灵幡就是发送请柬,而迎鸾接驾就是看神灵是否会来。就和请人办事吃饭一样,总要来了才能说有什么事情。
因为请来的宾客数量不同,所以打醮的规模也分大小。
一般的能被称为大醮的就只有三个:为首是‘普天大醮’,需请普天之上3600神灵,居中是‘周天大醮’,需请周天之中2400神灵,最后是‘罗天大醮’,需请罗天之下1800神灵。
打醮的级别越高,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场面也就越大。毕竟请客吃饭就是要讲排场,你的排场不够大,有些高级的宾客人家就不愿意来。
就拿罗天大醮举例子,醮期可以长达49天,分七次举行,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礼斗醮、三元醮。
张典阳
虽然贵为天师府高功,但是他是没有资格办大醮的,不论哪个都不行。
就算是最基础的‘罗天大醮’也得是天师亲自主持,没有个上千人的排场,没有个超大的道观,根本就办不了。
今天在场的真正道家弟子也不过十几人而已,在上外围的善主也不过几十位。更多的还是外围围观的群众和游魂。
所以今天在丰都这里举办的,就只能算是一般的打醮,又因为刚好赶在三元节,就是办三元醮。
持续时间也不长,也就1天而已,午时之前是阳事科仪,午时之后是阴事科仪。阳事科仪就是为阳人祈福,阴事科仪就是为游魂赦罪。
天师府科仪是比较系统和复杂的科仪,针对于不同的场合,科仪的内容还会有略微的调整。
在殿外。
一众人完成了诸多科仪,并且跪拜行礼后,仪仗和随行的看客就在殿外分列两边,然后三位红袍带着四位黄袍以及一众善主进入金殿。
阳事科仪重点是在殿内。
先是由张典阳带领姜韬以及赖真带领大家入场行礼,代表这一段科仪正式开始。
大殿正中。
铺一张1米多见方的锦布,上面绣着八卦和四方。
张典阳手持法器,在上面按照一定的规律踏步朝拜,这个叫步虚踏罡。
后面还包括:三元法忏...拜表诵经...解坛收榜...圆满送圣等。这段的核心,简单打个比方就是唱赞歌,然后求办事,最后送走人。
但不管是哪个环节,反正姜韬是全程都在划水。
因为三元法忏、拜表诵经,都需要迎合道教唱经的经词韵脚,这些他哪会?
所以他就只能全程跟着小声哼哼,甚至都不敢声音大,因为怕找不着调。
就这样,直到正午之前,阳事打醮才算正式完成。
中午斋戒之时,姜韬感觉自己腿都快坐麻了,一想到还有一下午,他就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