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体系不兼容?早有考虑!(第2页)
“哈哈哈,什么贵不贵的,太见外了。叫我昌年同志就行……”
这是哪位?江夏不明觉厉,只不过,现在的大神太多,态度恭敬点那也是应该的。
江夏还想谦虚几句,昌年同志却抢先一步说道:“前两天跟我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小弟通电话,他也把你夸了个天花乱坠。今天这一番交流,我算是眼见为实了。在完全没有看到现场实物、仅凭逻辑推演的情况下,你就能敏锐地抓住‘体系不兼容’这个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命门,这份洞察力……实在让我吃惊啊,小江同志。”
“嗨,班门弄斧了……瞎猫碰上死耗子,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您和现场的老师傅们才是真厉害,一下子就把所有关节都点透了!”江夏自嘲的笑了笑,心里是真服气。
可不是咋得,人家连法兰接口的密封形式、螺栓角度、材质耐温极限这些细节都门儿清,考虑得滴水不漏,自己之前那点发现,确实显得一惊一乍了。
“既然您这边考虑的这么周全,那我就不打扰了。那么……”江夏觉得问题基本清晰,准备结束通话。
“等等!”
“诶?还有什么事嘛?”
电话那头传来昌年同志温厚的笑声:“呵呵呵,小江啊,有个问题请教下。为了适配参数,弥补流通面积的差异,同时降低对现有锅炉的依赖压力,我们考虑在管道系统的变径处增设导流锥,同时将原来单根dn250的主蒸汽管道改为两根dn200的管道并联运行。想用这个法子来增加总的流通截面积,保证蒸汽流量。不知道你对这个工艺改进方案怎么看?”
江夏握着话筒,瞬间愣住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蹦出来:
又见邪招!
对!这绝对是邪招!在管道弯曲变径的地方塞个导流锥,再用两根细管子并联代替一根粗管子,试图绕过标准不匹配和锅炉出力不足的问题,保证蒸汽能“喂饱”那台高卢鸡的汽轮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牺牲效率换取安全和可行性的妥协方案!
纯粹是暴殄天物,浪费了那台精良汽轮机的性能潜力!
根据对面那人的思路,江夏又在本子上划拉了几下,写下一串公式递给小刘秘书。
等待数字结果出来的同时,也思索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嘶……这个方案怎么好像自己曾经接触过的样子……
但江夏也不得不承认,这“邪招”里藏着“奇招”的影子!在弯管变径处加装设计得当的导流锥,确实能有效引导气流,减少因气流分离产生的涡流损失,这本身是个降低局部阻力的好思路。
可为什么江夏还是觉得“邪”?
问题就出在那导流锥的设计难度上! 这玩意儿可不是随随便便往管道里塞个锥体就完事了!
呵……如果锥角过大,气流虽然照样会在锥体表面发生分离,产生强烈的涡旋,但那个局部阻力系数(ξd值)能飙升到0.6以上,能量全耗在打转上了!
锥长不足? 要是没覆盖整个变径区域,气流在锥体边缘就会“脱缰”,形成边缘脱流,引发可怕的管道振动!
这种振动有多恐怖?一公里长的大管子跳舞,你见过没……
江夏就见过,某条五公里长的尾矿输送管,就因为类似的振动问题,整条管线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在空中疯狂扭动,扭得比修炼八百年的青蛇还要妖娆!
最后,振动中心点那一截管线,直接被甩到了十米的高空。整个管道输送线全部断成一节一节……
另外,管道中心偏移也是让人闹心的存在,要是导流锥的中心线和管道中心线偏移超过管径的3%,好家伙,那原始设计的能量损失(水头损失)至少得再往上蹿50%!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能提出这种“剑走偏锋”、兼顾了奇思妙想与巨大技术风险的改进方案……这位昌年同志,或者说他背后的技术团队,指定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寻常之辈!绝对是敢想敢干、经验老道、甚至有点“疯狂”的技术大拿!
只是,这个方案,江夏越寻思越熟悉。
怎么那么像后世和导师喝酒的时候讲述的一个,有关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法的作者的一个小故事哪……
江夏继续小心问道:“您是不是姓蔡啊……”
“对呀!”
“您是不是在石景山发电厂工作过?”
“哈哈哈,李长福这老东西,没少跟你骂我吧……”
“您的小弟,是不是写了本信息论?”
“对呀!”
破案了,原来是您啊,您等会,我让学电力调度的给您磕一个……
顺便再让邮电大学的给您弟弟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