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第 158 章
摆夷王宫的大殿上,面色凝重的摆夷王召集了文武百官齐聚,景行在摆夷王的着意要邀请之下,也位列其中。
不过不同于其他人凝重的神色,景行只神态闲闲的倚靠在椅子上,面色沉静的听着殿上之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
坐在王座之上得瑟摆夷王,此刻面色阴沉,眼底深处隐隐透着浓重的隐忧和焦灼,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叛军又卷土重来兵临城下,眼看干戈又要四起,他如何能不担忧。
下立的大臣面上也多有忧虑,更有甚者眼眸里已全是惶恐担忧,仿佛叛军此刻已经兵临城下,即将取摆夷王而代之一般。
景行微微挑眉看过去,只见摆夷文武官员个个如临大敌,面上或是隐忧或是惶恐,都在为此一乱忧心。
见此一幕,景行只挑了挑唇角并未作声,手指状似无意一般轻轻扣着桌案,看着茶盏上的让热气熏腾,逐渐化成空中的一抹烟雾。
“启禀君上,此前和大晋一战,已经上供了不少粮草金银,眼下国库空虚,实在不是再次短兵相见的时候,更何况,叛军之中多为壮汉莽夫,若是骤然开战,只怕于朝廷百害而无一利。”
说话的正是摆夷掌管兵权的骠骑将军。
摆夷王并未说话,只是不断盘着手中的两枚核桃,倏然抬头看向骠骑将军,目光不善:
“那么,将军以为此战不可打?”
骠骑将军目光一敛,犹豫了片刻还是实话实说,“是,莫说如今国库空虚,粮草储备不足,便是单论兵力,恐怕也难以取胜。”
事实上,骠骑将军也是所言非虚,当年丞相叛逃之时,就以飞黄腾达为名带走了不少不服摆夷新王的兵士,经过年来的招兵买马,其手下叛军已是大有压过摆夷王之势,即便是和此前和大晋在西南之战也折损了不少,但究竟还是保存了一定实力的。
他们敢如此骤然兴兵,若是心中没有几分把握,只怕也是没有这个胆量的。
摆夷王面色不虞,手上的力气越来越大,盘得手中两枚核桃咯吱作响,在静默的大殿上显得尤为清晰。
沉默了半刻之后,军师缓缓开口,“那么依照将军的意思,眼下情形由该当如何应对?”
骠骑将军意简言骇,“恐怕是......微臣以为应当议和为上策。”
摆夷王的眸子骤然一缩,指间用力竟然硬生生捏碎了那两枚核桃,未及说话,军师已经即刻开口:
“我以为不妥!”
缓了一口气,军师转向摆夷王微一拱手:
“君上,叛军背信弃义弃我朝不顾,大有自立为王之势,如今又以下犯上胆敢对王都起兵,此举实在是目无君上目,视我摆夷法度如无物,此等狼子野心若是不加以镇压铲除,只怕来日更是后患无穷!”
“军师所言有理,但是眼下我们兵力悬殊,又如何能以少胜多?若是真的大败叛军之首,只怕便是连如今的王都也保不住!”
如此,主战和主和派双方各持一词,然后究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也都言之有理,各有利弊,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摆夷王被众人的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心烦意乱,轻咳了一声制止了众人的讨论,随后忧心忡忡的看向从始至终都未曾说话的景行,“九皇叔有何高见?”
景行不紧不慢的合着手中的茶盖,双目微挑,不辨喜怒,“这是摆夷自己的内政,本王如何能够随意置喙。”
好一个软钉子!摆夷王被噎了一句,然而眼下这种紧急时刻,他也少不得忍气吞声。
事实上,当今圣上当初初登基之时,先帝三皇子兴兵作乱,便是九皇叔一力平定的,所以若是论平乱之事,恐怕也只有九皇叔做得熟稔了。
摆夷王待要再说话,却听景行又缓缓接口:
“依本王看,将军和军师所言都言之有理,其中定夺自然是要由摆夷王自己拿主意,不过......”
九皇叔斜眼瞥了一目骠骑将军,划出一抹冷笑,“乱臣贼子,本是人人得而诛之,倒是这位将军,手握兵权但却有上天好生之德,实属罕见。”
一句话说得阴阳怪气,在场之人如何能够听不出来。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骠骑将军的身上,直将人将的进退两难,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精彩得很。
“我......君上,微臣也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眼下这种情况,摆夷王自热安也无心计较,目光比之方才更恳切了不少,诚心诚意看向景行道:
“九皇叔,自从孤继位以来,对大晋一直是主和不主战,对大晋年年赋税纳贡,从未有过丝毫惫懒,如今事关我摆夷存亡之际,还请九皇叔能够出手相助......”
见景行依旧是一副不温不火稳坐其上的态度,摆夷王眸光一转,咬牙继续道:
“自上次西南之役后,摆夷便已归顺大晋,天.朝上国自然有庇护我番邦小国之责,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