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龙炎说公德(第2页)
听闻王兵之言,龙炎笑道:“你们多虑了,还是没弄清公德的根源。”
“公德源自百姓的信仰,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崇敬,而非简单拜神便能获得。”
“譬如,普通人去道观或寺庙烧香,若无内心崇敬,哪怕把蒲团磕烂了也无公德产生。”
“再者,公德的产生与贫富无关,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只要内心崇敬,便能产生功德之力。”
“几百年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官府贪官污吏横行,有冤无处诉,自然会信仰神灵。”
“遇到难题便会求助神灵,一旦有神灵显灵相助,便会产生大量功德之力。”
“所以,那时成仙成神者众多,皆因百姓穷苦。”
“易子而食对你们而言只是个词汇,但对那时的人来说,却是亲身经历。”
“你们没有见过那种惨状,自家孩子都是心头肉,设身处地想想,谁能狠下心将孩子给他人吃?”
“我却亲眼见过,清朝末年,两个男人为救活妻子,互换孩子煮了吃。”
“孩子下锅时还能听到哭喊声,你们知道那有多残忍吗?但饥饿会让人疯狂。”
“易子而食还算人道的,更有甚者,路上遇到落单女子,饿疯的人群首接扑上去啃食。”
“己经与野兽无异。你们说,那种境况下,百姓除了求神,还能有何办法?”
“反观现在,近百年来,人间太平,贫穷有政府帮扶,医保也逐渐普及。”
“有冤可找警察和法院,虽有蛀虫,但大环境是好的吧。”
“起码普通人不用担心女儿无故被抢。”
“起码吃不上饭时,找政府,他们会给低保,保障基本生活。”
“普通病痛,不会动辄死人了吧?”
“遇到大型天灾,水涝和地震等,政府会都第一时间救援,不会饿殍遍野。”
“百姓逐渐衣食无忧,多数人看到生活希望,你们说,还有几人会去求那虚无的神?”
“所以,现在天庭或地府在人间己没多少话语权。”
“如今去拜佛或拜三清的人,有几个是因吃不上饭穿不上衣?”
“去的人,大都是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这不是荒谬吗?哪有神仙随随便便就让凡人财源滚滚的,如果有,那必然是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