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再无其他退路(第2页)
连大气都不敢出!
如今易忠海虽失势,脸面尽失,阎埠贵从三爷升到末位,甚至是唯一留存的管家。可这般语气对他说话,未免太过分了。难道他易忠
海真的不在乎面子吗?真是小人得志!
,易忠海虽恨不得与阎埠贵理论一番,但还是强忍住了。日后有的是机会清算这笔账。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贾家的事。
于是,易忠海皱眉不满地说:"二爷,虽说贾家人确实欠了邻里不少钱,数目也不小。可你们一声不响就要人家卖房抵债,还赶他们出四合院,这说得过去吗?大家同住一院,不至于做得如此绝情吧?"
“你们这样做,跟旧社会那些靠催债逼得贫苦家庭倾家荡产的地主又有什么不同!”这老家伙显然不安好心。
竟然暗中给二爷扣了这么大的一顶帽子,也不解释。
说他和旧社会里那些催债逼得贫苦家庭家破人亡的地主没什么差别。
这种话可不能随便乱讲,要是传出去,别说让二爷继续担任院子的管事了,恐怕他自己都得挨批挨斗。
稍有不慎,连他的工作都要保不住。
想到这里,二爷气得脸色发青。
他立刻指着易忠海大声斥责:“易忠海!你这是胡言乱语!无端诬蔑我!信不信我要告你诽谤……求支持!”
二爷阎埠贵此刻恨不得一巴掌拍死眼前这个多嘴的易忠海。
易忠海当着众人的面这样指责他,不就是把他的脸搁在火上烤吗?
“易大爷,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净给人扣大帽子!”眼看易忠海向二爷发起攻击,秉持“敌人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一直视易大爷为死对头的许大茂当然也要帮二爷阎埠贵说话。
一开口便阴阳怪气起来:
“竟说咱们都是旧社会逼得人家破人亡的地主,这种帽子我们可戴不起!”
“暂且不论旧社会是否有像我们邻居这般借钱给人却要欠条讨债的小心眼地主!”
“即便有,这家人也算不上是受尽剥削、苦了一辈子的可怜人。”
“瞧瞧贾张氏那身肥肉,扔进锅里都能熬出上百斤猪油,哪有一点受剥削者的模样?”
“还是说,易忠海,你本事这么大,一句话就能颠倒是非黑白,仅凭空口白话就能重新定义谁是地主,谁是苦命人?”
要说嘴皮子功夫、给人扣帽子,在这四合院里,除了全面发展到怪异的张建设,许大茂从未惧怕过谁!
易忠海不是说贾家人是可怜人,而院子邻居是万恶的地主吗?
许大茂立刻反将一军,把大帽子扣回了易忠海头上。
易忠海被指责为颠倒黑白、信口雌黄,仿佛以领导自居,违背良心,随意定义地主与贫苦人的身份。
这顶帽子远比易忠海给二大爷扣的重得多,真能压垮人。
易忠海立刻反驳:“胡言乱语,许大茂,你纯属胡编乱造,我何时有这样的胆量?”
他高声为自己辩解:“我只是举例说明罢了……我的意思是大家不该将贾家人逼至绝境,能宽容时就宽容。”
“再说,我们院子里谁没被贾家欠钱?我自己也被借了不少,深知大家的感受,但我不会逼他们卖房置地,生活艰难。”
“说实话,这样的事我实在做不出来。”他说着,晃了晃手中的欠条。
实际上,院子里贾家欠债最多的就是易忠海。见大家都让贾家人写下欠条,他也写了张贾家欠他五十五元的欠条,这已是最高额之一,仅比傻柱的六十元欠条少一点。
但实际上,谁不知道,贾家人向易忠海借的远不止这些。一旦贾家缺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傻柱和易忠海。
比如,上次贾张氏去稽查局缴纳罚款,那一百元就是易忠海借出的。还有贾旭东住院时的医药费、营养品,也是从傻柱那里筹来的。
细细算来,这些年易忠海和傻柱为贾家花的钱,几乎能与邻居们借出去的总和相当,甚至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易忠海都没逼贾家人卖房还债,而二大爷和许大茂等人竟还想逼迫贾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