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 作品

第0135章:匪气尚书殷正茂vs大明寄生虫周王府

    三月的京师,春意盎然。

    金水河畔,柳枝绽青;正阳门外,百货云聚。

    棋盘街棚摊前的一名老叟热情地叫卖着老伴亲手编织的布鞋,城下街关帝庙旁的卖鱼人熟练地将一条青灰色鲤鱼开膛破肚,还有挑着担子游街串巷的货郎被一群孩童追逐着……

    市井百姓们,一边忙碌着让家人填饱肚子。

    一边听着周围的读书人聊今年科举的一甲前三名花落谁家以及河南假步弓之事的进展。

    他们懂得不多。

    但能听明白这个世道是在逐渐变好,还是逐渐变糟。

    与此同时,小万历也拟好了殿试策论题。

    沈念那句“盛世就是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他甚是亢奋。

    当下的小万历还不知做到这点到底有多难,但他知晓自己若做到这一点,将会成为大明最优秀的皇帝。

    一夜之间。

    小万历感觉自己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感觉自己还有许多政务需要学习。

    唯有如此。

    亲政之后,他才能掌控一切,成就一番伟业。

    沈念用了近两年时间,使得厌恶政事、甘愿充当“吉祥物”的小万历,变成了期待亲政,期待有一番作为的少年皇帝。

    ……

    三月十一日。

    即户部尚书殷正茂抵达河南开封府的第四日。

    他将河南被免职的一众省官全晾在一旁。

    先入祥符县。

    对说话不老实的祥符县县令吴清在衙门外、当着百姓的面儿,杖责二十,强势逼供。

    然后对底层的官员胥吏挨个问供,并让锦衣卫联合巡按御史张简在河南各县搜集假步弓与假龙鳞册。

    殷正茂做事,带着一股子匪气。

    对问而不知甚至问而不答的官吏,他直接用刑。

    用刑仍不招者。

    他便命胥吏搜家,让百姓举报,甚至诱供、骗供。

    这些招数在海瑞眼里,皆有违《大明律》。

    但效率极高。

    就在昨晚,殷正茂便确定伪造步弓、假丈田亩之事,不是祥符县一县之事,而是河南全省之事。

    那些被免职软禁的省官们,没有一人是无辜的。

    确认此事后,殷正茂接下来的任务就明确了。

    他奉圣命来河南。

    不仅仅是惩治这些阳奉阴违、只为个人仕途私利的官员,还要使得河南的丈田行动,正常进行。

    目前河南清丈田亩的最大阻碍,不是官员,而是宗藩。

    此事,河南宗藩看似没有参与。

    实则若没有他们的强势与霸道在河南辖境的破坏力,河南的省官们不会主动为他们徇私。

    这几日。

    锦衣卫百户石青在殷正茂的示意下,已抓了十余名周王府的人。

    理由五花八门。

    有放高息贷的,有短佃户月钱的,有欺行霸市的,有强买强卖、欺压百姓的……

    如此做,自然是要搜集周王府不法的证据,先令其生惧。

    就在昨日。

    河南最大宗藩、周王府的当家人、第九代周王朱在铤终于坐不住了。

    他邀请殷正茂前往周王府赴宴。

    明面上称:犒劳钦差,实际上是想打探殷正茂调查此事会不会牵连到周王府。

    ……

    近黄昏,天气凉爽。

    户部尚书殷正茂带着数名差役,来到了开封府城南,高大恢宏的周王府大宅前。

    朱在铤乃是亲王爵位,在河南的地位至高无上。

    虽无实权,也无兵丁,但即使是内阁首辅张居正见到他也必须叩首行礼。

    当下的宗藩。

    生而朝廷赐名,封而朝廷给禄,不从事四民之业(士农工商)。

    全靠朝廷来养。

    朝廷拨田、拨钱、拨劳役,婚丧嫁娶,皆有公用钱,不时还有各种赏赐。

    地方的特产,供给京师的同时,也要供给他们一份。

    即使有宗藩犯下重罪,被贬为庶民,也会给予赡养口粮。

    可谓是:亲亲之道甚隆,其厚远过于前代矣。

    朝廷之所以对宗藩这么好。

    就是希望他们能够老老实实居于一地,安稳度日,而非再整出一次“靖难之役”。

    简而言之:就是将他们养着、供着,让他们吃饱喝足,享受生活,一生碌碌无为就好。

    最初的想法是好的。

    但发展到当下,宗藩已成为大明财政支出的最大问题。

    明初,河南周王府的宗禄在一万石左右,而当下,至少要五十万石。

    万历二年。

    大明两税收入是2600万石,而宗禄开支达900万石。

    这个比例非常可怕。

    究其原因,是大明宗藩太能生了!

    大明祖制:大明宗藩,即使是六世孙以下,只要年满十岁,仍能被授予奉国中尉爵位,八品,岁禄二百石。

    这是导致宗藩人口疯长的核心原因。

    洪武年间,大明宗藩还不到百人,而到嘉靖二十八年,仅仅是玉牒所记载的,便突破了万人。

    殷正茂清楚地记着,万历二年统计的宗藩人数已突破三万人。

    宗藩们生的哪是孩子,分明是岁禄二百石与各种特权。

    于是,所有宗藩都在拼命纳妾生子。

    甚至有人以庶出冒嫡生、以养子冒充庶出,骗朝廷的钱。

    朝廷虽有节禄、限禄之举,但仍赶不上宗藩们的生子速度。

    宗藩们过惯了奢靡的生活。

    他们不满足于宗禄,逐渐开始了另外一套敛财之法:兼并田地。

    宗藩之田亩,无须交税。

    使得宗藩们不断兼并百姓田地,甚至有一些巨商大族也将田地挂靠在宗藩名下。

    当下的周王府,历经九代,名下田地已占据开封府耕田面积的三分之一。

    依照这样的速度,再有百年,开封府的良田将全归周王府,开封府百姓不是变为佃农,便是变为流民,甚至成为反民。

    可以说,当下的宗藩,就是大明的寄生虫、吸血虫。

    但要解决宗藩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

    有祖制加持,就连小万历与张居正都无胆量废弃宗藩特权。

    ……

    周王府前。

    殷正茂刚下马车,便看到了身穿亲王服、约花甲之年的周王朱在铤,率领府内一群人迎他。

    可谓是给足了殷正茂面子。

    他快步上前,跪在地上叩首道:“户部尚书殷正茂参见周王爷!”

    朱在铤轻捋胡须,连忙走过来搀扶殷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