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 作品

第0133章:一锅端,全撸掉!小万历,外号小重八

    三月初三,皇极门下。

    常朝朝会。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李太后垂帘居于后。

    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御座东南侧。

    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马自强率先出列,汇禀了本届春闱会试的整体情况。

    本届会试共产生480名进士。

    远高于隆庆五年辛未科的400名进士与万历二年丁丑科的300名进士,也是大明建国以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

    会试榜单将于明日贴出。

    沈懋学、汤显祖、张嗣修、吕兴周等京师名人,皆在榜上。

    此外。

    还会抽选二十名新晋进士的考卷,公示于贡院前。

    在张居正的示意下,他的二儿子张嗣修与吕调阳儿子吕兴周的考卷皆在公示之列。

    此乃阻止流言的最好方式。

    与此同时。

    礼部也开始筹备三月中的殿试内容。

    这480人将会填补很多州县官的空缺,也会让地方上很多抱怨做官难、执行新政难的官员们知晓:大明不缺人才,任何官员都没有资格挑肥拣瘦,与朝廷讲条件。

    干不了,请辞即可。

    ……

    紧接着。

    通政使司当值官员念诵了巡按御史张简的奏疏。

    百官听闻此事后,都甚是惊诧。

    他们能想到河南有官员为完成丈量田亩会剑走偏锋,使出一些拿不上台面的歪招,但没想到竟有百姓搬出太祖之《大诰》,绑缚恶吏进京告状,且巡察御史张简还助他为之。

    “此奏疏,内阁的票拟是:遣返周夫子,派遣厂卫赴河南与巡按御史张简联查假步弓之事。”

    听到“遣返”二字,很多官员都长呼一口气。

    若不遣返,朝廷便有复洪武之刑的倾向,这是官员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通政使司当值官接着道:“陛下的批复是:不予遣返,拟派遣锦衣卫接周夫子入京,陛下(朕)将亲见周夫子,亲审此案,另派钦差前往河南调查此事。”

    实际上,昨晚一队锦衣卫便出京去接周夫子了,以防他发生意外。

    听到此话。

    许多官员都不由得都瞪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乃少有的皇帝御批与内阁票拟不合的情况。

    另外,小万历令周夫子绑缚恶吏进京,意味着是对《大诰》之法的认可。

    此举令绝大多数官员都难以接受。

    《大诰》那是杀官的法,不是治世的法,若因此事复兴,那大明官场必将大乱。

    这一刻。

    官员们并没有出列反对,他们在等张居正驳斥小万历。

    内阁票拟被驳是很严重的事情。

    若给不出具体缘由,俨然就是在打张居正的脸,依照张居正的脾气,定然是要请辞的,且是很难劝回来的那种请辞。

    就在这时,小万历率先开了口。

    “众卿,朕亲见周夫子,亲审此案,并不等同于朕同意光复太祖《大诰》之法,此乃朕给予周夫子的特例,其冒死告状,全为百姓,朕不能凉了此类百姓的心!”

    听到小万历的解释,众臣都觉得有些苍白。

    这种特例不能开。

    并且此事当下还只是一县之事,还不值得皇帝亲查。

    官员们都觉得小万历此举有些任性,都等待着张居正训斥小万历一番。

    这时。

    最前列的张居正站了出来。

    “陛下,《大诰》之法多数已融于《大明律》中,自然没有必要复兴重启,不过陛下认为此乃给予周夫子的特例,臣无异议。”

    “臣细想之后,觉得是臣考虑不周,此事涉及新政,即使是一县之失,也是天大的事情,陛下亲见周夫子、亲查此事,臣认为并无不妥!”

    听到这番话,诸多官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没想到一向严谨的张居正竟允许小万历如此任性做事。

    就在有官员即将站出来之时。

    吕调阳率先站了出来,其高声道:“臣附议!”

    “臣亦附议!”张四维也站了出来。

    顿时,官员们都没有站出反对的想法了。

    三大阁老与小万历想法一致,且在朝堂率先表态,显然是商量好的。

    此时反驳,已无意义。

    小万历环顾四周,见下方官员皆无异议,当即挺起胸膛,高声道:“众卿,丈量田亩之策与一条鞭法,皆为大明国策,无论是谁敢歪曲国策,投机取巧,打百姓的主意,朕都绝不轻饶!”

    “朕不会重启《大诰》之法,但不一定不会对待一些无国无民的恶官,施行《大诰》上的惩罚措施,望众卿皆莫越雷池一步,否则,朕定当重惩,无论他是高官贵戚,还是皇家宗藩,朕都不会留情!”

    小万历声音清脆,带着一股气吞山河的帝王之势。

    这番话,非常强势,非常刚硬。

    如同阳春三月突兀而至的一道响雷,让许多官员紧张得寒毛都竖了起来。

    在他们的印象里。

    当下的小万历特别像刚登基时的嘉靖皇帝,雷厉风行,欲以新政造盛世。

    但听完这段话后。

    他们觉得小万历更像开国时的太祖,嫉恶如仇,杀伐果断,重典治国。

    若小万历变成第二个“朱元璋”,他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一些一直反对新政的官员,本想着趁着自己年轻,只要将张居正熬走,没准儿新政就废止了。

    而今听小万历这样说,心中的小算盘瞬间就破碎了。

    将五十三岁的张居正熬走容易,将十五岁的小万历熬走,那可就难了。

    若再反对新政,那就是与自己的仕途过不去。

    此刻的小万历,甚是得意。

    他喜欢这种被所有官员围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如此指点江山的感觉。

    他忍不住用余光扫了一眼沈念。

    正是沈念这个军师,让他越来越自信,让他近两年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而此刻。

    沈念望向下面的官员,心情甚是愉悦。

    他从这些官员脸上看到了对皇权的畏惧,看到了生怕做错事的紧张。

    这一刻。

    他感觉“张居正变法”已快要变成了“万历变法”,如此,变法方能长久,张居正也能轻松一些。

    沈念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甚大。

    这一刻。

    沈念突然想到了一句诗。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他)在丛中笑。”

    沈念觉得,自己当下在朝堂的定位,就是这枝梅花。

    随即,常朝朝会便结束了。

    一些反对新政的官员,脸上的表情,如丧考妣。

    他们可以攻击张居正的私德、做事方式、家人门生,以延缓新政对他们利益的损害。

    但而今,小万历突然走到了最前面。

    他们顿时无计可施。

    虽然小万历年幼而并未亲政,但谁敢反对皇权,谁敢与皇帝对着干。

    ……

    三月初四,午后。

    周夫子绑缚着祥符县皂班班头石大年来到了京师。

    锦衣卫直接将二人带到了诏狱。

    在祥符县,石大年耀武扬威,睥睨一切,俨然衙门就是他家开的。

    但出了祥符县后,他先被张简的差役揍了几顿,昨日又被两名锦衣卫训斥了一顿,心中满是恐惧。

    当他看到“诏狱”二字后,大小便直接就失禁了。

    诏狱,在百姓眼里,实乃地狱。

    反观周夫子,一脸严肃,正在思考他酝酿在心中的诉状。

    他已做好了被诏狱关押、用刑,甚至身死于此的准备。

    当下的他,无所畏惧。

    ……

    半个时辰后,小万历带着沈念来到了诏狱。

    之所以要带上沈念。

    乃是因小万历亲审周夫子,为民申冤,乃是他皇帝生涯的高光时刻。

    自然想要让沈念将此事记录在起居注上。

    此乃彰显他贤良仁善的证据。

    他这个年龄,脸面排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