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北宋经济课10

然后易梅也简单的展开讨论了一下,到底是什么时期对于我国工商业的伤害最大。

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额心一跳,知道肯定是又有他又有大明了。

但其实易梅是平等攻击,从元朝开始,元朝的诸色户计、匠局制度以及民族歧视对于工商业的发展大大不利,到了明朝的时候,对商人的歧视以及户籍的固定使得商业的流通进入了缓慢的阶段。

但是工商业依旧在找寻一种合适的方式在生存,到了明朝中晚期的时候有所复苏,因为隆庆年的时候,又重开了海运,这也是迫不得已,从上到下都需要更多的金钱流入。

然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尤其是初期的时候,清朝贵族的圈地运动,以及农奴制无疑是社会制度的倒退,这使得手工商业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所以很有很多人讨厌清朝,尤其是那猪尾巴头,我汉家衣冠肯定是各有各的美,但是猪尾巴头就像是兽性未退的野蛮人。

这也就是易梅简单展开的题外话,她本人肯定不会在这里攻讦一个朝代,历史的发展也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

题外话拐回来之后,易梅就开始继续讨论农业文明和工商业文明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游牧文明的影响。

同样也是因为农业和工商业的拓展导致的外溢效应让游牧文明也开始变得强大,兵肥马壮,又因为游牧文明本身的掠夺性,他们本身的社会性质,他们会努力的过渡到阶级化社会。

这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竞争,他们要争夺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原先的地盘是不够的,就只能选择南下。

易梅先是讨论了一下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竞争产生的张力和结果,又开始讨论工商业文明应对游牧文明所产生的结果,农业文明最后是怎么反过来阻止工商业文明发展的。

通过工商业文明致富的科举入仕者反而会转过头来遏制工商业文明的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跨越了阶层,变成了中央专制集权政体中的一员。

加上游牧文明这种外在因素入侵,三种文明的竞争使得时局紧张。

最后易梅给出了结语:“当时的宋朝正处在时代的岔路口,他们有着开明的制度,有着雄厚的手工业基础,有着开放性的市场,但最后还是因为战乱滞留于原有的框架当中,甚至是倒退。”

“最后工商业文明当中的佼佼者甚至异化成为了地主官僚,反过来阻碍发展,不得不说是可惜的。”

别说易梅了,下面坐着的人,就连天幕下的许多人也无不可惜。

就算是政体不改变,他们也不敢说什么政体改不改变的事情,但继续这样下去也足够了,不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能做点小生意,就能够养活一家老小,谁不想?

而且朱姑娘也说了,农业抵御天灾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要是今年没有收成,又要交税,分分钟变成流民到处逃窜。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想要安安心心的种个地,让一家几口人吃上饭,过上一些好一点的日子,却总是天灾人祸……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