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北宋经济课8
下面坐着的宋朝朝臣也不知道商贸的兴起竟然可以追溯到小小的煤炭之上,之前他们还看到后世向唐朝、明朝购买煤矿矿物。
唐朝和明朝也授予了部分开采权,但多数都是在偏远的地方,打着的目的不言而喻了,腹地中原的资源他们自己也想要保有,流传给子孙。
偏远地方的人难以进去,后世这算是变相帮助他们开垦了,所以唐朝和明朝授予的开采权后世需要支付的费用非常的少。
而现在后世人也逐渐开始辐射出去,去到越来越北边的地方,如果不是腾不出人手来,还打算往这个时候的北美洲那边去,那边现在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开垦人不是自己,他们将会骂侵略者,如果开垦人是自己,他们将会说这是自古有之。
话题转回这边。
易梅说道,“在国际学界,也有一些人将宋朝称之为最早的海上帝国。”
“上一节课我们也说了,坊郭户的增加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繁茂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详细来谈谈背后的经济逻辑。”
紧接着,易梅这边又出现了一些表格,这些表格里有坊郭户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关联的行业。
比如说有“窑户”“陶工”“炉户”“船户”“机户”“染户”等等,这些职业所涉及到的行业就有造船、纺织、制瓷、造纸、印刷、建 筑、矿冶等等。
各行各业的兴盛由此可以一观。
“宋代的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应该是处于一种反复探索当中形成一种循环关系,双方的相互拉扯,使得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些人的主体就存在这些坊郭户当中,即城镇人口。”
“这些城镇人口他们已经脱离了农业,不耕而食者十居七八,上面我们看到的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基本上就属于坊郭户,并且坊郭户当中还不乏有着雄厚实力的作坊主,还有半职业的手工业从事者。”
“到了沿海地区,比如说广州、福建这些地方,还有很多番汉大商,根据史料显示,两宋时期,从海外来,类似于阿拉伯人这种从事海上商业的外来商人在广州这一带就有十数万,还有很多类型的商人没有被包括进去。”
“宋代坊郭户数量的上升,说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经济和军事属性还是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文化属性。”
“经济的发展背后,我们也不能单说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还要说说除了他们之外的另外阶层,比如说……在座的诸位。”易梅的目光在下面掠了一圈。
下面的宋朝文官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
也有个别不是,比如说三司使张方平,他是茂才异等科出身,也有人看低过他,就因为他不是进士出身。
不过易梅要说的是士大夫阶层,不是进士出身。
“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一个新兴的阶层出现了,士大夫阶层。”
易梅想到了这里,目光似乎也从他们身上穿梭回到了那繁华的两宋时代,也是文气最浓郁的时代。